“红黑榜”是化解食安问题的良药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9月10日讯
近两周,长沙县食安办5个督查组在星沙城区随机督查了193家中小型餐饮单位,根据餐饮单位是否诚信、合法经营的情况,向广大消费者“晒”出了一份“红黑榜”。(9月8日《星沙时报》)
毫无疑问,在媒体上公布餐饮“红黑榜”,为广大消费者如何选择“放心”餐馆提供了方便和指南。这种公开的监督方法切中了过去监管方式缺少透明度的软肋和弊端,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变为现实。
近些年来,针对食品安全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监管举措,也都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窃以为,关键在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手段,而餐饮“红黑榜”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首先,“红黑榜”机制可以让企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一旦向社会公布了“红黑榜”,上了“黑榜”的企业就会人尽皆知,而消费者也会选择用脚投票,这样被曝光的企业就会门庭冷落车马稀,弄不好还会因客源减少而难以为继,倒闭关门。换言之,谁有食品安全的违规行为,谁就会被公开曝光,面临被公众唾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铤而走险?
其次,可以形成鞭策、激励机制,让好的更好,不好的及时整改,迎头赶上。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到底谁家好,谁家差,有了“红黑榜”就一清二楚。不仅如此,“红黑榜”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制,如果上了“红榜”的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得走下“红榜”,而整改好的企业也可以告别“黑榜”,这样就可以在整个餐饮行业内形成一个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积极主动,确保食品安全。
一言以蔽之,“红黑榜”制度不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消费指南,还加大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同时也让社会监督变得可能。这种用监督制度来保障食品安全,用市场来惩戒食品违法行为的方式,不能不说是化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剂良药。
当然,仍需努力的是,要让“红黑榜”机制常态化、动态化,切实发挥其监督效能。这样才能时刻让企业感受到监督的巨大威力,时刻做到守法、诚信经营。如此,食品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