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人精神”行医治病,以“鱼水深情”服务患者

29.04.2020  18:3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年来,省中医高专附一医院骨五科这支成立仅5年的年轻团队,在人工关节置换、运动医学及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等方向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与科室雷主任以及他带领的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医生团队分不开,也与该科室从上至下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分不开。

利用关节镜微创手术,用小创口解决患者大烦恼

总有人调侃骨科医生干的是力气活,连手术也是“大刀阔斧”地进行,这也是很多骨科患者听说要做手术就为之色变的原因。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骨科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行。

骨五科就是一个善于做精细活的团队。近年来,骨五科坚持以运动医学与关节镜技术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目前,关节镜下各种微创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占所有手术70%以上,关节镜微创手术水平已走入省内前列。

在医生团队中,专攻肩膝关节镜技术,从天津市天津医院进修运动医学与关节镜技术归来的副主任医师潘医生是该领域的领头雁,已协助科室开展多项关节镜及关节外科新技术。

今年3月,51岁的张阿姨因为右肩疼痛不适,无法上抬,几经打听来到了骨五科,“啊!治了这么久,原来我不是肩周炎!”在经过近二十分钟的专科检查后,潘医生给出了张阿姨寻医半年却从未听过的诊断——肩袖损伤(肌腱撕裂)。潘医生解释:“很多病人肩膀疼痛,都以为自己是肩周炎,其实不然。往往很多病人其实是肩袖损伤,也叫肌腱撕裂,而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是完全相反的,按错误的方法医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正如潘医生所说,半年来,张阿姨可谓是用尽办法,扎过针,拔过火罐,膏药都贴了满满一抽屉,还道听途说地每天练习吊单杠、抬手爬墙、反手摸背……“结果我越练越疼,钱花了一大堆,苦吃了一箩筐,病还是没好,现在肩膀疼得睡不着觉。”谈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张阿姨很是苦恼。

与潘医生聊了一段时间后,张阿姨对他愈发信任了。“在其他地方看了很多次病,大夫都是问几句就开药了事,第一次遇见医生这么有耐心地做检查,聊病情。

当得知要做手术时,张阿姨还是慌神了。潘医生读出了她的顾虑,耐心解释道:“您别怕,我们动的是微创手术,都不用拉口子,只要在您肩膀上打几个小眼儿、小洞,就能把您的肌腱缝起来。

入院后的第二天,张阿姨便做了肩关节镜手术,一周后顺利出院。如今,张阿姨的生活又回到了抱孙子、跳广场舞的幸福模样。

人工关节置换术,告别“伤筋动骨一百天

目前,对于众多关节疾病患者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骨五科副主任医师,曾赴德国进修关节外科,主攻髋膝关节疾患诊治、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技术的医学博士贾医生介绍,医院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如膝、髋关节置换术已有多年历史,更是为多位百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今年4月,腰部、髋关节、膝部均疼痛难忍的金阿姨来到省直中医院,接诊的贾医生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她的左右腿相差1.5至2厘米,经过髋关节X光检查,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这是金阿姨小时候遗留下来的先天性疾病,要是在1岁以内发现只需保守治疗,但因为早期没有筛查的意识,她的病就被拖得越来越厉害。”确诊后,骨五科医生团队为金阿姨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金阿姨便能下床行走。“这太让人惊喜了!本以为伤筋动骨一百天,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出院后,金阿姨喜上眉梢,不仅疼痛消失了,双下肢也等长了。

短短一个月内,受益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不止金阿姨,还有常年务农、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的陈嗲嗲,“患者的膝关节10年前就开始痛了,目前双腿成O型,经过系统检查,我们发现陈嗲嗲更适合创伤相对于膝关节置换更小、恢复更快的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通俗的理解就是,每侧只换半个‘膝盖’。”骨五科钟炜钰医生介绍。4月7日,陈嗲嗲完成了手术,当晚,他称自己睡了十年来第一个好觉。

据悉,陈嗲嗲是近期在骨五科接受关节置换术众多手术患者之一,但一次住院就同时进行双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案例在全省范围都为数不多。仅换半个“膝盖”的方案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又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正常的关节部分,对患者的损伤更小。目前,陈嗲嗲已出院,后续骨五科将持续对他进行回访、为他提供系统科学的康复指导锻炼。

一声“皮崽崽”,唤出病人对他的信赖

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无微不至、专业暖心……这是省中医高专附一医院骨五科收到的感谢信、锦旗中提到最多的词,也是体现骨五科团队精神的关键词。

多年来,骨五科深谙“医德与医术同样重要”的道理,用专业技术和细心服务扎根株洲,为株洲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总有这种情形:每当医生送走一位康复出院的患者,他又会带着自己受骨科疾病困扰的亲家、姐妹再次来到骨五科,慢慢的,家住湘潭、衡阳的病人也慕名而来。多年的付出终有沉淀,如今的骨五科与病患结下了浓浓的鱼水之情。

皮崽崽,我这个手术花费多不多?”“皮崽崽,手术痛不痛?多久能下地走路?”“皮崽崽,我有点紧张,怎么办?”……

患者口中亲切的“皮崽崽”是骨五科年轻的皮医生。“皮医生很有耐心,为了安抚我的情绪,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反复问,他也会不厌其烦地回复我。他跟我儿子一般大,也像亲人一样让我安心,所以我就叫他皮崽崽了!”患者说道。

高大帅气的皮医生不是头一次被患者“认亲戚”了,68岁的宋老太太出院时,还笑称想收他做女婿。这背后,其实是患者对他医术和人品的双重认可。

无数个故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用“匠人精神”行医治病,以“鱼水深情”服务患者的医生团队,将在守卫百姓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