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湖南新一轮省级药品集中采购
【核心提示】
药品价格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药价虚高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剑指药价虚高。历时1年的筹备和实施,湖南新一轮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于2015年1月21日至29日开启现场评标的“重头戏”。
来自全国的3052家企业的35411个产品,除了常用低价药、急救类直接挂网药品,其他2万多个产品分为竞价组和议价组(按照同通用名、剂型和规格的划分,3个及3个以上的投标企业为竞价产品,3个以下是议价产品),展开了一轮质量与价格的“生死PK”。
本报作为唯一监督媒体,全程见证和记录现场评标过程,为大众揭秘湖南新一轮省级药品集中采购。
60名医药学专家的“生杀大权”:独立评审,联合评标
1月21日上午,李玲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通知她当天下午参加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一个重要会议。
李玲是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医生,做完当天最后一台手术,下午4点她按要求来到某酒店准备参会。
到了才发现,和她一起如约参会的一共有60名医学、药学专家,有省里的、市里的,还有县里的,遍布湖南省14个市州。
因为“会议”重要,需要封闭几天,大家给家里和单位请假后,按要求上交了手机。
此时,神秘会议的“内容”才公之于众。原来,20日晚,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纪检人员组成监督组,从省药品集中采购评标专家库中,按专家分类随机抽取了60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他们组成药品集中采购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湖南省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投标药品的主观分评审和议价等工作。
21日傍晚时分,专家们被大巴车拉到了长沙城郊的一个秘密基地。
“电话中神神秘秘,我差点以为是骗子。”由于事出突然,很多专家都没来得及带洗漱用品。
晚上接受相关政策的培训后,第二天,专家们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评标工作。
按照各自的临床专业,60名专家被分为12个组。记者在现场看到,60台电脑摆放在评标室内,每个专家对号入座,凭CA证书和密码登录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标系统,像在参加一场全程监控严密的期末考试。
“药品质量事关病人生命,药价虚高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王健教授是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的一名科室主任,他曾经参加过全国医保目录基本药物评审活动,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组一共5人,负责给1000多个竞价产品主观分打分和1000多个议价产品给价,药品虽然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平时临床上“打交道”的,“知根知底”。
“每个专家个人权力小,但小组作用大。”王健介绍,每个人在电脑上独立给出自己的分数和价格,每一组的最终分数和价格是由计算机自动去掉每组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出的平均分。在他看来,“整个环节设计严谨、科学。”不管是打分还是议价,他都慎之又慎,反复核对,因为“责任比山大”。
人机对话,海量知识助专家“砍价”
大浪淘沙。只有经过市场充分竞争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然而,为了逃避残酷的竞争,一些药企动起了“脑筋”。例如一些产品从注射液改成口服液,胶囊改成剂型,0.25毫克改成0.5毫克,换个“马甲”就摇身一变成为独家新产品,跻身竞争较为缓和的议价组。
“以往只有8000个左右的议价产品,这次一共1.1万多个。”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副主任胡茹珊介绍,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不给专家造成压力和负担,议价采用人机对话模式。全程不见面,通过网络议价。
“砍价”是一门学问。“砍”得重了,企业“缩”回去了,可能废标;“砍”得轻了,又不痛不痒。
但这,难不倒与药品天天打交道的临床专家。
“专家给价不得高于报价指导价和企业上一轮中标价,这就是议价原则。”来自益阳市某医院的一名药剂科专家告诉记者,他从事药剂学20多年,对大部分药品可谓了如指掌,一些基本药物竞争充分价格已经偏低,一些临床必须、疗效好的药品“砍价”也不多,议价幅度较大的是一些辅助用药和改变剂型、包装所谓的新药。
该专家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例如某厂家的某活血药物,按照报价指导价,患者服用一天就需要70多元。“价格太高,又不是临床必需,我认为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22日至23日,专家对议价产品第一次议定价格。记者在专家进入的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标系统中看到,每一个产品的信息栏中都有报价指导价、产品以往中标价、周边6省中标药品的平均中标价等价格信息,以及该药品现行质量标准等质量信息。专家可以参考借鉴,议价更理性。
据了解,报价指导价是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是所有投标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价格红线,由省发改委(原省物价局)按照湖南省2010年集中采购的中标价格和周边6省的平均中标价等情况制定。
24日,专家组议定的价格通过网络发送给投标人,投标人若接受则议价成功;若不能接受,将价格进行修改并填写理由后反馈给专家组。专家们对投标人修改了报价的药品再次议定价格,发送给投标人,如投标人同意,予以确认,否则视为自动弃标。
“少数企业认为不能低于上一轮湖南或外省最低中标价。如果本轮集中采购只能维持在上一轮采购的价格基础上,就没有必要启动新一轮集中采购工作,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就无法解决。”胡茹珊解释,一切都是按照既定方案实施,专家依据临床用药情况,独立评估药品利润空间、独立给价。专家的给价及时反馈企业,听取企业陈述后再次给价,程序公开透明。
“一箭双雕”的技术标评审
价格下降了,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和配送呢?技术标评审是“把关”环节。
记者在《湖南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中看到,竞价药品按照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等划分不同评审组,技术标评审按照不同评审组,对投标药品的临床疗效、以往配送情况、质量层次、销售规模和市场信誉等指标,进行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评价,根据得分从高至低,确定产品是否进入下一轮商务标综合评审。
例如专利药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药品、欧美认证药品、原研制药品等,都有20分到40分不等的加分。
24日至25日,专家为竞价药品进行“临床疗效评价(10分)”和“品牌认同程度(7分)”的主观分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为该小组得出的主观分。结果刻盘交由现场监督组、省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和省药管办各备一份。
“药品质量、效果好不好,临床专家、药学专家们的意见也很重要。”胡茹珊介绍,这是设置主观分的必要性。通过经济技术标遴选淘汰约20%的药品,再综合标竞标,能规避恶性竞标、价格虚低供货不足和药品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分评价,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力。
“一些客观指标企业可以根据销售规模、配送情况、质量标准等指标算出分数,评估与其他对手的分数差距,但临床使用疗效和品牌认同度2个评价指标,无法估计出专家的给分。”省内某知名药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观分的设置,让他们报价时不知对手的“底细”,唯有老老实实报价。
进入商务标综合评审的药品,再经过企业的两轮报价和淘汰,最终按照综合评价得分(技术标得分×65%+价格得分)中标。
“要让老百姓吃到安全有效、够用管用、价格合理的药物。”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开超认为,调整利益的时候,就是掰手腕的时候,靠的是公平公正的规则和制度来实现。
“药价虚高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中采购完全解决,秉承公平公正、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湘企还是外企,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规则面前一视同仁。”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詹鸣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任重而道远。
(注:涉及评标保密,专家名字均为化名)
【链接】
为什么要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
原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6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实行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建立科学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办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湖南省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建立由卫生、纠风、发改等十余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制度。已先后完成了2次基本药物、1次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高值耗材的集中采购工作。网上中标药品、耗材中标价格与医疗机构原零售价格和国家发改委公布药物零售指导价下降幅度明显,平均降幅30%以上。
由于以省为单位医药集中采购工作是新事物,以往集中采购中标结构出现价格虚低和虚高并存、供货不足等问题,加之药品不断推陈出新,药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变化,有待通过新一轮的集中采购解决、完善。
采购范围包括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第一、二类精神药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