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区史志档案局首展家庭档案 居民纷纷“晒”宝贝
打开满装书信的家庭档案,刘淑媛沉浸在幸福回忆中。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摄
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档案听上去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封封书信、一张张老照片、一本本荣誉证书……这些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小件,日积月累就成了见证社会发展变化的家庭档案。“我年岁已高,没什么钱财留给崽女,保留下来的书信有337封,现在开始给崽女打移交了。”近日,在开福区史志档案局组织的家庭档案展示活动上,居民刘淑媛指着身边一堆整理好的家庭档案说。本期“档案里的长沙”带你走进开福区家庭档案展示现场,感受其中的故事人生。
档案史志
书信、照片记载家庭事务
开福区史志档案局家庭档案展示活动上,居民展出的一叠叠精美档案格外抢眼。记者注意到,这些设计、制作专业的档案盒,标注有“家庭档案”的字样,有影集大小,上面贴有类别、盒号等信息。档案盒内装有分门别类的书信、老照片、荣誉证书、钱币、票证、像章等居民家中有一定年代的文字资料或实物等,记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大小事务活动。
“在社区的帮助下,7年前我开始整理资料建家庭档案。”刘淑媛介绍。老人家住丝茅冲社区,今年已80岁,退休前曾担任长沙市毛毯厂工会主席。她从小就爱写作,生活中也是个有心人,喜欢收藏,家中的书信、粮票甚至子女的出生证等都被压进箱底,珍藏起来。
“透过这些家庭档案,我们可以追寻记忆,感受变化,见证历史。”开福区史志档案局局长周立辉现场点评。近年来,为发动并帮助居民建家庭档案,该局发放了《档案与民生》《家庭建档指南》《档案时空》等资料,免费提供专用档案盒,向居民介绍家庭建档流程等。目前,已有一批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档案。
档案钩沉
37年前,大学生写信表谢意
厚厚的家庭档案,满满的都是回忆。“我收藏的这些信件,有亲戚写给我的,有好友寄来的,也有同事甚至不曾见面的人写来的。”当家庭档案中浸润泛黄的337封手写体书信被信手翻开,勾起了刘淑媛快乐而幸福的回忆。
刘淑媛清楚地记得,1979年国庆节后,她和丈夫前往岳麓山游玩,在半山腰的马路边她意外发现地上有一个小本本,打开一看,原来是湖南大学的学生证。如何尽快物归原主?刘淑媛想到了用信件的方式邮寄过去。根据学生证上的信息,刘淑媛将学生证寄往湖南大学。
当年10月31日,刘淑媛收到失主曾安源写来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您寄来的是一本学生证,您寄来的是一个工人的纯洁,您寄来的是火热的心。您寄来的学生证,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我将把您的亲切关怀体现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学习,为四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和这个大学生至今都没见过面,但这封信一直保存着,很有亲切感。”笑意从刘淑媛脸上荡漾开来。她说通过这些看似琐碎的信件档案,让后人分享自己快乐的同时更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