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湖南省养老服务业推进会跟踪报道(特别报道)

07.06.2016  21:06

  湖南省养老服务业推进会跟踪报道(特别报道)

  (《中国社会报》2016年6月7日3版 专题)

  

  编者按

   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指导思想、指明方法路径、作出重要部署。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龄化程度、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程度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湖南,迅速组织学习,并对贯彻落实作出安排。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近年来通过强化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尤其是5月中旬,湖南省政府在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湘潭召开现场推进会,分析现状、找准不足、部署改革,明确提出要紧密结合全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将养老产业打造成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本期,我们将与读者分享湖南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以及下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湖南省民政厅厅长 段林毅

  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湖南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老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共享感。

  更加注重发挥好政府兜底作用。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保基本、兜底线”职能。要加快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完善各专项救助制度安排,努力解决好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其他困难老人基本生活、医疗等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老年基本民生。要加快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全面建立高龄津补贴和失能护理补贴制度,扩大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加大老年优待力度,按照“保基本、可持续”原则,科学制定标准,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开发,完善为老养老服务,保障基本养老需求。要科学组织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强福利院、敬老院、城乡养老示范点等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服务,降低入住门槛,优先为特困人员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守住他们的生活底线。

  更加注重巩固社区居家养老基础地位。据统计,湖南省95%以上的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社区养老。要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加强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照料服务。要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明确家庭成员赡养照顾老人的法律责任,制定带薪休假、经济支持、喘息照顾、适老化改造等政策。要深化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加大社区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力度,推动新建社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建设规划,补齐建成区和老城区短板,力争到2020年,城乡社区普遍建成文体娱乐、医疗卫生、衣食餐饮等必要设施,为社区居家养老创造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老年协会作用,培育发展各类老年人互助组织,鼓励和引导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打造老年人互助养老平台。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促进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大力培育专业化组织和“互联网+”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更加注重医养结合发展。医疗康复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支持机构融合型发展,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战略合作,在医院开通老人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鼓励养老机构创办医疗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承担医院“病房”功能;充分利用城市过剩医疗资源,直接进行功能结构调整,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支持社区嵌入型发展,促进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支持设在社区的厂矿医院、职工医院、民办医院,设立专门老年病科室,开辟养老专门场所,提供专业的养老床位。支持居家监护型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搭建居家老人与医疗卫生机构沟通平台,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更加注重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服务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地要将农村养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养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要依托农村社区服务站(点)、农村幸福院等,建设日间照料机构、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农村党建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养老服务功能。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支持力度,落实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政策,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养老服务,财政资金也要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要建立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社会力量是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主体,也是养老服务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从湖南养老服务业发展来看,去年全省新增养老床位4万张,投入26亿元。“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增养老床位25万张,需要投入160多亿元,单靠财政投入根本不可能实现,必须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的“主力军”。要完善扶持优惠政策,降低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登记审批程序,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要完善政府购买制度,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原则,将所有社会老人纳入服务范围,由传统“补砖头”向“补床头”转变,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建设、运营、培训补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打破政府大包大揽意识,支持运营体制改革,通过公建民营、合作经营、民办公助等多种社会化运行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社会效益。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多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专业社工、志愿者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心理与社会服务需求。

  更加注重“养老+”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级要创新发展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要完善金融产品,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要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支持地方“养老+”发展战略,鼓励养老企业走品牌化、连锁化经营道路,促进与百货、生态、旅游、农业、保健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壮大老年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 实现供需结构精准对接 本报记者 王 铭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紧迫任务。近期,湖南省政府召开养老服务业推进会,就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如何将养老服务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部署安排。

  “面对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养老需求,老年医疗、老年金融、老年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任务繁重。” 湖南省副省长蔡振红指出,要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发展主体,实现供需结构的精准对接,把养老服务业作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

  湖南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人达到1164.4万,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7.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服务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养老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民生、连接经济的重要枢纽环节。为积极应对全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优化顶层设计,湖南省老龄办从2011年成立研究课题组,历时3年多时间,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人口理论与方法,对全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与探讨,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决策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诸多领域。仅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状况是不利于现行产业结构调整的。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主任陈毅华介绍,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将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从老年消费来看,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必然带动与老年人口消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以满足老年人口需求的食品、服装、出行、运动、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压力与动力交织,瓶颈与矛盾叠加。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养老服务业发展短板的现实,将养老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提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谋划。养老服务业相继纳入省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县监测范围,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同时作为全省10项重点服务产业和6个重点消费热点之一专项编制发展规划,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今年《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实施,将社会共识上升到法治层面,推动养老服务业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发展道路。

  通过树立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统思维,湖南在解决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优、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益不佳等方面相继发力。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养老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抓手,围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健康养老、老年金融、老年旅游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养老+”产业融合。

  如湖南省民政厅和长沙市政府连续3年举办养老产业博览会,带动投资4亿多元;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大力推进“养老+”发展战略,初步实现与旅游、生态、健康等产业融合;株洲市、衡阳市等地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引进专业机构,推进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湘潭市、娄底市等地推进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医疗机构转型兴办养老机构,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医疗站所;长沙市、常德市等地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有效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养老服务业既是夕阳事业也是朝阳产业,既是基本民生也是普惠民生。”参加湖南省政府养老服务业推进会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老年群体数量庞大,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样化,能够催生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效扩大就业空间。可以说,发展养老服务业,找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最佳结合点。

  据湖南省老龄办统计,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链和大养老产业集群,涌现出10家知名养老服务品牌,2015年实现养老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

  在各级政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社会力量正在成为湖南养老服务市场的主体。养老服务业日益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重大民生工程。在长沙,涌现出了康乃馨、安华山庄、青山颐年养老庄园、北辰养老中心等一批已建或在建养老项目。这些项目总计划投资近9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增加3万张床位,带动近5万多人就业,预计每年拉动直接消费近10亿元。

  为了将养老产业打造成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湖南采取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方式,设立“湖南政府引导型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为手段,以智能化为支撑,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健康养老产业改造升级,支持资源优化重组和模式改革创新。

  据介绍,湖南省下一步将坚持政策创制和政策落实并重,研究出台部门之间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政策措施,破解养老产业发展各类要素制约瓶颈;加快建立养老服务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产品服务,通过政府贷款补贴、融资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保险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领域,形成功能更加完备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基层亮点 居家养老服务成主流

  长沙市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和小型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连锁化和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成为现实。

  韶山市以“韶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体系。对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低收入老人家庭、中高收入老人家庭分别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服务内容涉及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指导、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紧急援助6大类70多项。

  怀化市鹤城区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入户调查、服务项目登记安排、服务质量监管、服务效果评估、志愿者敬老等十余项服务。鼓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通过定期探视,提高了老年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构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环节。(王铭整理)

  株洲市探索“老年协会+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模式

  本报记者 王 铭

  湖南省株洲市近年来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作为全市精准扶贫重点内容,以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老年协会+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模式,成效明显。

  统筹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发展

  近年来,株洲市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将这支力量培育成了服务农村留守老人的重要力量。

  2013年,株洲市老龄委制订下发了《株洲市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0》,推动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构建工作网络,鼓励支持老年协会参与社会活动。下辖的醴陵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将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纳入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同时,各县市区均制订试点工作方案,攸县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工作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乡镇老龄活动经费每年不得低于5万元,村级不得低于5000元,费用从财政转移支付中调剂。茶陵、炎陵、攸县等地印发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基层老年协会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各级财政还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服务保障到位。茶陵县将老年协会工作经费和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按3000元的标准拨给各村(社区)老年协会活动经费,乡镇(街道)每年按5000元-10000元老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攸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农村留守老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委托老年协会等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

  创新留守老人养老服务模式

  为了让农村老人享受到细致的服务,株洲各地探索创新了留守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多种模式。

  醴陵市打造三方协议养老模式,由村委会与老年协会签订委托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协议书,老年协会与农村留守老人签订关爱服务协议,通过三方协议,理顺了村委会、老年协会、农村留守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民事法律关系。

  茶陵县建立助老寻访制度,老年协会选择低龄、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会员担任巡访员,每周对农村留守老人开展1-2次巡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难题。协会还印制和发放留守老人助老卡,公开巡访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和所负责的区域。

  攸县推广互助养老模式,率先启动“十户联防”互助养老试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农村留守老人与相邻的9户村民组成群组,联合当地移动公司,开通电话群组呼叫功能,老人有紧急需求时,只需简单按动键钮,移动通信系统平台就自动转移呼叫群组其他成员,使留守老人能够得到组员高效、便捷、及时的服务。

  扩展老年协会养老服务功能

  为了拓展老年协会养老服务功能,株洲各地克服村支“两委”人少事多困难,发挥老年协会群众根基厚、熟悉当地情况优势。醴陵市通过基层老年协会建立农村留守老人信息平台,老年协会对留守老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服务需求档案,并对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还通过基层老年协会架起桥梁将农村留守老人与政务、银行、保险、物流等涉老服务部门联系起来,让双方能够便捷、高效、及时地买卖涉老产品和提供社会服务。茶陵县各村(社区)依托基层老年协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由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任站长,组织建立了家政服务组、医疗保健组、法律援助组、精神慰藉组等专业小组,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多元服务。

  攸县、茶陵、醴陵、炎陵、株洲等地农村老年协会动员留守老人及其家属出资购买中国人寿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并提供代办代缴,仅2015年全市涉老保险金额达300多万元。

  株洲市各地基层老年协会通过开设兴趣班、学习班、文体比赛等多种形式,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老年学校(分校)等宣传教育阵地和资源,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茶陵县腰陂镇左江村老年协会按月制定学习活动安排表,并上墙粘贴公示,定期邀请村组干部、乡村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士开展涉老政策法规、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株洲市坚持统筹发展,对试点地区的工作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工作基础和特色,取其长处,灵活运用,结合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任务,创新基层老年协会和农村居家养老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居家养老工作平衡发展。

  同时结合当前区划调整工作,充分利用乡镇和村合并后闲置的学校、宿舍、政府办公楼等场地,逐步增加在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站)的选点建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确保农村留守老人能够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据介绍,株洲市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正在鼓励扶持民营机构、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工作,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进行社会化养老。组织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发扬邻里互助精神,就近为留守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为农村留守老人打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