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勇气、态度和能力是民政创新发展的关键一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创新发展”,居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由此足见“创新”对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促进各项工作拓展思路、提质增效、日趋完善的不二法门。作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民政部门同样要将创新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努力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部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这在主观上是民政人已经达成的共识,在客观上是民政人积极投身其中的实践。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新阶段,遵循创新发展理念,更要着重抓住“勇气”“态度”和“能力”这三个关键。
创新需要鼓足勇气,保持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想敢试,锐意进取,这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当前,民政工作备受社会关注,触点多、燃点低、创新风险高,但民政部门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有所作为,就要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困境儿童救助等社会热点和民政工作难点上,更需要创新的胆识和勇气。只要坚持依法行政,只要秉承为民之心,就不要怕冒风险,就要敢于迎接挑战。
创新需要端正态度,秉持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创新是精益求精的过程,在点滴中积蓄力量,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民政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服务对象提升幸福感,但创新不等于求新、求异。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政绩,试图通过所谓“新理念”“新模式”吸引眼球,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还传递了浮躁情绪。民政创新不仅要让梦想自由驰骋,更要拿出孺子牛精神,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创新的根基深植于每一点细微的改善,将实干作为前行的动力。
创新需要提升能力,铸造一种突破瓶颈的能力。善于发现机遇,能够把握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不断超越自我,这是实现创新的根本。民政工作者要增强创新能力,就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别人失败的经验,充分借鉴和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要加强学习与实践,提升理论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尤其重要的是,新时期的民政工作者,要具有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进而通过加强交流互补和思想碰撞,为民政创新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民政事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于能否让勇气、态度和能力这三者协调统一,齐头并进。要找准民政工作与创新的结合点,多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社会服务、增强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这样就会为“十三五”时期的民政工作注入更多新动力。(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