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辅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总结去年粮食生产与流通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昨天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家毫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刚才,宗林、亦贤同志分别就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他们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落实好省政府常务会议和家毫省长关于粮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4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克服了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及“镉米”余波等问题叠加影响,粮食总产再登高峰,粮食市场稳定有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一是粮食生产能力获得新突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537.6万亩,比上年增加132.8万亩,推广超级稻种植面积1721.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突破1200万亩,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4万多户,粮食总产达到600.26亿斤,同比增长15.2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1/6。二是粮食安全水平获得新进展。在长株潭地区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粮食市场监管有力,审慎稳妥地处置重金属超标稻谷,既防止了对我省稻谷产生负面影响,又确保了没有发生“转圈粮”。三是粮食调控能力获得新提升。圆满完成早中晚稻托市收购任务,共收购稻谷963.7万吨,其中托市312.2万吨。广东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京沪闽等新市场得到拓展,通过举办“湘米健康生态行”等主流媒体宣传活动,湘米形象得以再造、湘米市场得以回暖,外销粮食触底回升,去年共外销粮食297万吨,同比增加30万吨。“危仓老库”改造任务超额完成,恢复和新增有效仓容291万吨。四是粮食生产效益获得新提高。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跃居全国第6位。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技术效果明显,亩平增收110元。建设了145万亩产销对接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每亩平均增收200多元。五是粮食服务体系获得新加强。在10个县开展了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启动了“千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工程,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6%。粮食收储网点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新常态下,对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数量上的安全,又要质量上的安全;既要生产上的安全,又要流通上的安全;既要经济上的安全,又要结构上的安全。粮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越来越突出”。一是粮食如何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省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少,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低,特别是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耕作粗放,难以摆脱“大农、大水、大肥”,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的约束日益加剧,继续稳产增产面临的困难在增多、挑战在加大。二是粮食谁来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我省粮食连续增产,但粮食生产高成本低效益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缓解,目前靠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农业生产补贴遇到了“天花板”,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加大,加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转移进城,谁来种田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果在种粮环节出问题,必将对购、销、储、运、加等环节产生影响,给提高我省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压力。三是粮食种出来如何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受经济增速下降、能源价格下跌以及替代产品增多等影响,粮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特别是“镉米事件”影响犹在、籼稻等品种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而且国内外大宗农产品价格倒挂,国际粮食市场已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了冲击,东北大米等加速挤占“湘米”市场,湖南粮食如何突围,面临严峻考验。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目前形势,加快转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方式,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保供稳价能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切实保证湖南粮食总量、质量、销量“三量齐升”。
二、突出重点,抓紧抓实今年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路径。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站在全局的高度和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精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加快构建符合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圆满完成好中央交给我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作出湖南的贡献。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突出生产,确保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要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出实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粮食总产。一是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狠抓双季稻适宜区“单改双”,提高双季稻覆盖率,加大棉区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玉米、马铃薯等旱粮生产,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加强基本农田监管,从严治理耕地抛荒,坚决制止耕地流转后“非农化”,坚决防止“非粮化”。二是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建立健全耕地和基本农田台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开展补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三是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把产粮大县建成粮食核心产区。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业节水重大工程,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村机耕道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要着力培育新型种粮主体。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0—200亩的家庭农场,力争今年新增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1万户(个)以上。五是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完善和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新增种粮补贴向粮食主产县、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加强补贴资金发放监管,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加大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保费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种粮风险,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2、突出科技,确保增产增收。在耕地面积有限、物质投入边际效益不断下降、外延扩张后劲不足的情况下,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一是要依靠良种。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水稻良种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促成了粮食生产的巨大飞跃。要积极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加大主栽品种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粮食主导品种覆盖率。袁隆平院士领衔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超过1000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如果大面积推广种植,将会实现水稻生产的又一次飞跃。要加大超级稻示范推广力度,争取今年面积达到1800万亩以上。二是要依靠良技。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和模式。今年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技术示范力争突破1300万亩。全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切实解决农民不愿育秧和无劳力、无技术育秧等制约双季稻发展的瓶颈问题,力争全年集中育秧大田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进村入户活动,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三是要依靠良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提高基层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粮食领域公益性服务,大力发展农机、农技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粮食生产经营服务模式,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插、代育、代管、代防、代收、代烘、代销和统测统配等各环节服务,解决“怎么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四是要依靠良机。积极开发、推广适地适业、安全实用的新型农机具,进一步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粮食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设备的集成配套。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今年重点建设500家经营面积500亩以上、小型精干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以上。
3、突出储备,确保粮食供给。“仓廪实”,才能掌握主动,才不会在粮食市场不稳时无粮可用、手足无措。一是要手中有粮。今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维持在去年水平不变。要及时把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传递给农民,把国家最低价收购政策落到实处。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搞活流通市场,防止因收购不畅导致“谷贱伤农”。二是要有仓收粮。按照“一市一中心,一县一骨干,若干一线收纳库点”的规划,建成“网络健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粮食收储体系和省市县储备粮存储体系。提升“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水平,大力推广充氮气调、生物防治等储粮新技术、新方法,按“监管网络化、业务自动化、商务信息化、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推进“智慧粮食”工程,加快仓储现代化建设步伐。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合作社自主储粮,鼓励建设清理、烘干等收储设施,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和大户储粮工程。三是要合理储粮。要根据市场需要,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布局,适当增加小麦、玉米、杂粮、杂豆等品种储备规模,在保证全省居民口粮的基础上,切实满足饲料用粮、工业用粮需求。
4、突出调控,确保市场稳定。保供稳价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年底前,一定要全面完成中央新下达的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计划。2017年底前,力争各地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2018年底前,在城乡普遍建立“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确保居民口粮需求。加强粮食应急加工、供应、运输体系建设,加快长沙、岳阳、衡阳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国家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完善以金霞粮食物流园为中心,以衡阳、常德、岳阳、益阳、邵阳、怀化、郴州为节点,各粮食仓储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省级粮食物流网络,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的粮食批发市场。积极推进政策性粮食进场交易,完善粮食市场和价格监测机制,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5、突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推进依法管粮,规范生产和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一是要加强源头治理。实施“农产品健康生产工程”,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加强种植业环境治理,优化产地环境。健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制度,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建立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建成农村垃圾、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水等处理系统,解决耕地面源污染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粮食质量。二是要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省中心和各市州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加强监测预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建立超标粮食处置机制,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健全粮食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三是要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基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县乡两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加大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罚力度。
6、突出转型,确保增效增收。要深化粮食生产、经营发展模式改革,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确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强产销合作。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加快与粮食主销区建立健全以销定购、以购促销、产销衔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巩固“两广”传统市场,继续实施“东进西拓”、“进京入沪”战略。鼓励省内企业在主销区建设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支持主销区在我省建设粮源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实现在湘储备。二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省政府决定,从2016年起实施“粮油千亿产业升级工程”。要以湖南粮食集团等具有行业领军优势的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推动企业战略合作重组,形成若干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强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促进粮食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三是要培育知名品牌。我省是一个粮食生产大省,但知名度高的粮食品牌还不多。要大力实施扶大扶强扶特扶优扶品牌“五扶”工程,积极引导粮油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叫得响、过得硬的知名品牌,提升粮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宣传,提升粮油“湘字号”的影响力,争取让我省粮油畅销国内外市场。四是要提升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重点开发稻谷及食用植物油深加工产品,推动粮油加工业向环保、能源、医药、化工、饲料等领域发展;要重视信息技术在粮食企业生产与管理中的运用,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融合与发展;要重视将科技创新应用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升级提质,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
三、强化保障,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粮食生产与流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上下协同、层层负责,通力合作、保障到位。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责任要抓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粮食安全全面提升为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的安全。各级政府行政负责人也必须切实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下的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特征和新要求,坚决守住粮食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四条底线。农委、粮食、国土、财政、发改、水利、工商、质监、卫生、农发行等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作为,各尽其职,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二是工作要抓早。粮食生产季节性强。目前已进入春耕时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制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和村,细化到丘块,储足备齐春耕物资,抓好春收作物培管,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村组农户调查研究,积极宣传粮食生产、收购等惠农政策,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和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及早谋划早稻收购,制定预案,腾库扩容,为全年粮食工作赢得主动。
三是投入要抓实。各级要进一步健全财政支持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粮力度,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的比例不得少于50%。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支持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粮食风险补充基金,国家商品粮和产粮大县的新增奖励资金重点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新模式,为粮食生产者特别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服务。农发行要积极落实收购资金,足额发放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收购粮食。
四是考核要抓紧。按照昨天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省政府即将下发《关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意见》,省农委、省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意见要求抓紧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对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下的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情况,定期组织考核,对合格的给予表扬,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严格问责。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励办法,继续对粮食生产标兵县、优秀县和先进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