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罗坪茶醉人
从石门县城出发,在一座又一座青山的注视下,在一处又一处美景的吸引下,盘旋近4个小时,罗坪乡宛若害羞的姑娘,若隐若现地出现了。
路程虽远,但这里绝对让你惊喜。
到过罗坪的摄影家都惊叹:罗坪是上天留在高山上的一幅美丽画卷。所以,罗坪人说自己住在“天画罗坪”。
来到罗坪的游客都感慨:这里的茶园、高山、峡谷、云海、木楼……总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勾起人记忆中的乡愁,让人不由的沉醉其中。
而住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他们在这块生态画卷上辛勤耕作,2万多亩的生态茶园成为了他们的“钱袋子”;他们泡着有机茶,唱着土家山歌,迎接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
近日,罗坪又众望所归地获评为2015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佳示范乡镇”,再次以傲人的身姿迈向了新的征程。
从历史名茶到扶贫攻坚核心
罗坪乡,是石门发展茶产业的重点乡镇之一。
而石门茶产业的发展,可追溯到西晋时期。
西晋《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表明在1700年前,隶属武陵郡的石门就是优质茶叶的主产区。
中国绿茶“炒青法”的最早记载也源于石门县罗坪乡。
公元806—815年,著名诗人刘禹锡就任朗州(今常德)司马,在查看了石门县罗坪乡西山垭茶叶生产时,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树丛,春来映竹抽新茸……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成为中国绿茶“炒青法”的最早记载。
晚清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石门开办茶厂“泰和合茶号”,高峰期拥有员工6000人,茶农万余人,1899年生产“宜红茶”30万斤,茶叶全部远销英国,“北祁红,南宜红”闻名遐迩。
新中国成立以后,石门仍为全省主要产茶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全县茶叶面积由1949年的1万亩发展到2014年底的14.6万亩,一举成为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第二大县,生态有机茶第一县。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在部署武陵山片区茶叶产业扶贫开发时,将石门列入18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2013年7月,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发〔2013〕2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提出了打造“千亿茶产业”奋斗目标。
石门,作为武陵山片区茶叶产业扶贫开发重点产茶县之一,作为全省千亿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茶叶是扶贫攻坚的核心,更是石门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全力以赴,扛起茶产业发展的大旗,争取到2020年,石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产值15亿元以上。”在采访中,石门县县长郭碧勋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态度明朗,目标明确,信心十足。
而此时的罗坪乡,也因茶实现了强势崛起。如今,全乡茶叶面积达到两万多亩,人均面积达到1.5亩。罗坪,成为了石门县乃至湖南省人均茶叶面积最大的乡。
从贫困乡到迈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罗坪乡位于石门县西北边陲,境内居住着汉族及土家、白、苗等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8%以上。这里平均海拔600-800米,森林覆盖率达86%。
据罗坪乡党委书记杨贤清介绍,目前,茶叶已成为了罗坪的支柱产业,全乡兴办了27家茶叶加工厂,其中上规模16家。2014年全乡产茶叶7万担,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茶农茶叶收入达到3000-5000元/亩。
而在2009年以前,罗坪乡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500元,如今,却达到了5000元以上。
是茶叶,让罗坪乡摘掉了贫困乡的帽子,让当地的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而这,离不开罗坪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011年以来,罗坪乡党委政府紧抓茶叶产业发展不放松,成立了茶叶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了茶叶专干,制定了乡域茶叶发展规划。四年来,全乡新扩良种茶面积近4000亩,改造老茶园3000亩,有机茶转换面积达到6000多亩。
为了达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茶叶发展要求,该乡坚持先走“一枝独秀”再“满园春色”的路子。
用办点示范促整体联动,在每个村建立“党员种茶示范片”,建立起了六个“科技兴茶样板点”和一个“病虫防治试验基地”。
在示范点、面、村的带动下,目前,全乡13个行政村,村村种茶,全乡1.5万多人口,实现了人均近1.5亩茶园。越来越多的茶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户,茶叶主产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村。
寨垭村村民朱志群,带领寨垭村走茶叶专业合作社之路,成立石门县寨垭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年产值由开始的几十万元到目前的1000多万元,社员年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增加到6000元,使大部分社员实现了脱贫致富。
罗坪乡良好的茶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吸引了省茶叶公司、中粮集团安化黑茶公司等大公司的青睐,纷纷在此投资兴厂。
如今,漫山遍野的茶园,花开遍地的合作社,回味无穷的高山有机茶成为了罗坪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绿色”金矿。
从提质升级到带“火”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最近几年的“时髦词”。
带上家人,离开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来到空气清新的乡村,感受最质朴的生活,成为了都市人的向往。
而罗坪乡近2万亩的生态茶园,一块块连片、成景,美不胜收。
特别是近年来,在茶园基地提质升级的要求下,栗子坪、大龙坪、寨垭村启动了标准茶园基地建设,每一块连片茶园基地都是一处动人美景。
除了茶园,罗坪乡还有壮美亮垭山、神秘香炉山、传奇董公寨、潺潺荥阳河、秀美的红石林,以及那百亩茶歌走廊、千年成群老树。
罗坪乡党委书记杨贤清告诉我们,罗坪乡既是高寒山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寒山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乡里确定发展茶叶、旅游两个产业,坚持走生态、环保的路子,就是要让乡亲们靠着好山好水脱贫致富,用好生态生产好产品,让好生态产生好价值,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2009年,长梯隘村在罗坪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确定了“茶叶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县乡投资、村民捐资,修起了通村水泥路,从7.8公里外引来了自来水。现在,全村有近3000亩茶园,村民买回的小车就有10辆。
去年,长梯隘村已成功创建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农业部评为最美休闲乡村。
“搞了旅游,山里的东西就值钱了。”长梯隘村村民覃进民说,自己的茶园收入,加上向游客卖红薯粉等土特产收入每年有五六万元。
38岁的覃业超在外打工10年,2013年回到村里,瞅准了村里旅游发展的好前景,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4层楼的土家客栈,过上了小康生活。
而长梯隘村只是罗坪乡因茶兴旅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罗坪乡在茶产业、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将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