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雁北监狱服务民生“好戏连台”
一、重服务保障,弹好基础建设这首“曲”。一是定好改善民生的调。该狱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从与警察职工息息相关,反映强烈的吃、住、行三个方面入手,在完善民生基础建设上下工夫,努力弹好基础建设保障这首曲。二是让警察职工吃得放心。近年来,由于新分配及调入的年轻单身警察大量增加,原有职工就餐中心拥挤、设施简陋等问题更加凸显。监狱党委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责成相关部门积极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努力争取省局支持,先后投入资金90余万元,对原职工就餐中心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操作间内统一按标准厨房配置,卫生便捷,就餐大厅置办了崭新舒适的就餐桌椅,配备了液晶电视、空调等,就餐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三是让警察职工住得舒心。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对家属区房屋屋面、电路、水管设施等进行维修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警察职工的居住硬件水平;投入5.9万元对房前屋后的明渠暗沟进行整治维修,增种观赏类花草树木,使小区更加绿意盎然,温馨宜居;投入12余万元在家属区各主要地段增设路灯照明,让警察职工夜晚出行、锻炼更加方便;积极争取衡阳市财政支持,由市财政投入30万元建设小区垃圾站,购置垃圾车、垃圾桶等保洁设施、物品,确保生活垃圾有专人和专业设备及时收集、清理、运送;投入30余万元将原来的篮球场改造为塑胶灯光球场,并对羽毛球场等进行改造,使家属区拥有了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桌球室、阅览室、健身房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小区功能更加齐备。四是让警察职工出行安心。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权限不清,对于监狱的社区改造,地方政府鲜有问津,致使监狱周边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城区其他社区。监狱出行的主马路无人管理、破烂不堪,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该狱通过深入调研和了解相关政策后,多次与地方政府沟通,积极争取社区改造纳入地方政府的“笼子”,由衡阳市财政投入300万元对监狱主马路进行改造,并于2013年顺利通车,解决了警察职工十多年来“出行难”的问题。
二、顺民心民意,唱好管理细节这台“戏”。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监狱党委搭台,警察职工唱戏。通过召开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面对面座谈、背对背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警察职工意见建议,及时回复并逐步解决民生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警察职工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现实困难得到有效解决,拉近了监狱党委与警察职工心与心的距离。二是家属区管理定职责、抓考核、见成效。出台《家属区园林保洁工作考评实施细则》,成立由相关部门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考核小组,划分园林保洁人员工作责任区,细化园林保洁人员工作职责。采取周考核、月考评、年表彰的考评方式,每周一上午由考评工作小组对园林保洁责任区进行现场考核评分,考评结果每月定期公布。对月累计得分在90分(含)以上排名前三的责任人,给予相应奖励;对年度考评分平均得分80分(含)以下,或者连续3个月得分75分(含)以下的,扣除季度绩效考核金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通过这一举措,家属区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的认同感明显增强。二是食堂管理立制度、强监督、重民调。出台《监狱用餐中心员工考核实施细则》,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日自查、周抽查、月考评、季测评、年奖惩等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底评先、奖金分配挂钩。设立专门的食堂质量民意调查小组收集反馈警察职工的意见建议,随时督查食堂卫生水平、菜品质量、营养搭配、原料采购储存等,并在显眼位置设置意见箱广纳贤言。职工食堂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得到广大警察职工肯定。
三、倡文明风尚,搭好监狱文化这个“台”。一是文化搭台,民生唱戏。雁北监狱以监狱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风尚,积极构建优秀文化,打造民生文化工程,增强监狱警察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向心力、凝聚力。二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修建设施先进的全封闭塑胶灯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维修监狱礼堂的舞台、音响、灯光等设施,维护更换健身器材,升级监狱广播系统,监狱文体活动场馆和设施不断完善。三是活动丰富,人生多彩。征集“雁北精神”,举办趣味运动会、赏花摄影比赛、户外拓展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体活动。监狱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好戏连台。监狱舞蹈协会多次在市、区获奖,羽毛球选手跻身全市业余选手前列,太极拳爱好者走出监狱,在省市屡获殊荣等等。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全覆盖、共参与的监狱文体活动,凝聚向心力、传播正能量。警察职工在工作之余愉悦身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出彩人生。
(据省雁北监狱报送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