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优质稻研发获重大进展
本报9月29日讯 在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省高档优质稻研发获重大突破,育出“农香32”等新品种,既优质又高产,可望构建湘米新优势。
今天,省科技厅组织省农委、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师大等单位专家,对省科技重大专项——“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现场评议。
专家组认为,湖南优质稻在育种、绿色栽培上喜获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
长沙县春华镇、果园镇的优质稻基地,省水稻所育成的“农香32”、“玉针香”、“湘晚籼17号”等10多个高档优质稻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比“高低”。“农香32”田间表现茎杆粗壮、穗大粒多、耐肥抗倒;加工的大米,米粒细长、晶莹剔透、饭香适口。据现场实收测产,“农香32”亩产达573.5公斤,与对照的“T优272”相当。专家组认为,高档优质稻品种“农香32”一改过去优质稻茎杆纤细、穗型矮小、不耐肥易倒伏等特点,真正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有机统一。该品种的育成,将填补我省一季稻区无高档优质稻品种的空白。
省水稻所集成创新“蜂蛙灯”水稻有机生产技术,即通过使用“赤眼蜂、青蛙、诱虫灯”,不施化学农药控制水稻主要虫害,从根本上解决了南方稻米农药残留的难题,今年在长沙、益阳、岳阳、株洲示范推广近20万亩,效益显著。专家组对国标一等优质稻“玉针香”有机生产示范区进行了测产,理论亩产502.9公斤,折合亩产427.5公斤,接近大面积晚稻单产水平,其稻谷价格高于普通晚稻50%以上。
课题首席专家赵正洪介绍,这是我省首次就高档优质稻研发单独设立重大专项,由省水稻所牵头,组织产学研8家单位攻关。专项自去年6月启动,3年内将完成“广适型优质稻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优质稻绿色高效栽培”、“优质稻产后调质加工”、“优质稻提质增效生产示范”等4个子项,解决高档优质稻开发的瓶颈。(责任编辑:刘舒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