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当年好气派 房屋一百零八间

25.09.2015  08:51

  


 2010年,为了保护盛家老屋,江背镇文物保护工作委员会在老屋外立了一块石碑。
木门虽然早已褪色,但依稀可见纹饰很是讲究。
盛执忠是老木匠,老宅子里藏了不少宝贝。在杂物间,一个百余年历史的老柜子里密密麻麻放满了各类工具。
中间一方天井,四周布局房屋。
雨天时,天井可以集雨,并通过洞眼排水。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9月25日讯(记者 熊文 图/曾诗怡)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从前经过大户人家门前,往往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古人是很讲究居住品味,建造时注重和当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尽量融合,因为居所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载体,还是精神情感的寄托,甚至还具有涤荡灵魂的功效。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相较于今人小方格式的建筑风貌,古人的建筑常常存在较少“隔阂”,这一点,在一个家族里更为明显。

  始建于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的盛家老屋,大大小小拥有108间房,坐落于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是一处四合院式的老屋,这院落本身是一套五行体系,深刻地体现了老祖宗建造房子的智慧。

  在清风明月的夜晚,记者穿越浮华,悄悄来到这扇古朴陈旧的门前。轻轻走进,但见一个别致的小院:一家人、一桌席、一盅酒,杯中清影,倒映着盛家其乐融融的繁华过往。

   阔气 一顶黑色轿子专门接客

  线条流畅的屋角飞檐,斑驳不堪的青瓦白墙,出现裂纹的雕梁画栋,早已褪色的朱漆木门,纹饰讲究的窗花……眼前的盛家老屋尽管苍老,但仍可窥见当年奢华。中间一方天井,四周布局房屋,一些大套间门口又有小天井。

  雨天时,天井可以集雨,并通过洞眼排水。井中有个石台,人们穿过天井时,起桥梁作用。江背镇文化站站长陈恭森介绍,家里逢年过节、做红白喜事或开大会时,会用勤凳将石台与天井间的缝隙填平,方便过身。

  正堂屋的横匾上,书写着“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的字样,墙上亦抄写有毛主席语录,以表忠心,其“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点小工厂”的语句,颇有时代色彩。横梁正中央供奉着祖宗神位,那时人们每天都会爬上去敬香,足见对祖宗的敬仰。

  盛家的后人看到记者,高兴地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祖上的荣耀。76岁的盛春田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告诉记者,别看现在仅存20多间房,曾今可足足有108间,包括正屋、围屋、粮仓。房屋内,堆满了不少已成为记忆的家具和农具,老藤椅、梳妆台、神柜、鱼盆、风车、土车、扮禾机、打稻机,每一件都铭记着故事。尤其是一顶专门用来接客的黑色轿子,可见当时的阔气。会客厅分正客厅和次客厅,位于里间的正客厅,光线充足,面积不大,布局典雅,相当于今天的贵宾休息室。

  历史落尘埃,想必这里,当年定是一派“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雀儿”的场景。

   缘由 大水冲垮并茂公的三座茅屋

  “永、显、万、禹、应、正、人、伦、世、大、文、明、善、承、家、法……”盛春田细数着家族从明朝开始的排行,这座老屋便是在祖上盛大春的儿子盛文斌手上建造的。盛大春,人称并茂公,他家是当时五美乡茅屋湾的富裕人家,地大田多,原本是三座茅屋,分别由自家、长工居住以及用作粮仓。

  同治年间,一场大雨,浏阳河上来的洪水一夜间将屋子冲垮,盛家赶紧派人将三艘运往长沙、三艘运往浏阳的粮食追回。追回干什么?那个时候,建房子请工人可以用粮食发工资。于是,盛文斌一口气建造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院落,共计108间。有这么多人住吗?盛春田介绍,盛大春只有一个儿子,而文斌却有9个儿子,儿子、儿媳、孙子、长工,一数下来,便不是小数目了。

  院落共有前、左、右三张大门通道,更巧妙地建造了护城河围屋一周,防止外人随意进入,河上还修有小桥。如今,护城河连同小桥早已灰飞烟灭,却不难想象:白墙青瓦的大宅,屋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低垂的柳条承接着小桥的灰白色石阶,远处小山若隐若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作浑然天成。

  “一渡二河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这首民谣描绘的就是金洲村岸芷汀兰、流水潺潺、筒车慢转、渡船往返的唯美画面,这些场景离盛家老屋不过5里范围内。因此,盛家农业兴盛,离不开筒车灌溉发挥的巨大作用。丰收时节,护城河上会搭建临时木板,以便粮食运入。

  在封建时代,大年初一早晨,晚辈需向长辈下跪行大礼拜年,便可收到用红包装着的一两枚铜钱。盛家放爆竹,喝自酿的谷酒,鸡鸭鱼肉享用不尽。

   重教 相继出了5个清华大学生

  1954年浏阳河涨大水,老宅进水受淹。土改时,老宅被分给几十户。随着房屋老化,子孙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后,日子红火起来的盛家子孙们渐渐搬离老宅,在周边自立门户。

  “夏天不用开风扇,雨天不会打湿脚。”78岁的盛执忠老人如今还住在老宅子里,不舍得搬离。因祖上曾中过举人,他睡房里至今还保留着旧书箱子。古代考试题目一般限定在“四书五经”中,要做到倒背如流才行。赶考时,由书童挑上一对书箱带些参考书,其底板有夹层,可以把贵重物品放进去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盛执忠只剩下其中一只,另一只送给女婿当作碗柜。

  重教的家风绵延不断,子孙后代勤耕苦读,相继出了5个清华大学生。这一代,盛执忠的儿子盛仕斌成了清华的博士,令老人很是欣慰,据说他从小数理化常常门门一百分。

  盛执忠是老木匠,老宅子里藏了不少宝贝。在杂物间的南瓜堆里,一个百余年历史的老柜子里放满了各类工具,齐全得令人咋舌。近旁,一张清朝年间的书桌旁,堆放着老人经历了岁月洗礼的作品:木桶、木盆、鸡笼以及桌椅板凳床。

  屋中央,一架木梯连通阁楼,抬头目测,房屋层高竟达五六米,上面用木板搭成的阁楼,平时可摆放杂物,年节时可搭铺供客人住,偌大的阁楼摆满各式旧物,琳琅满目让人仿佛如入另一番天地。这样的隔层结构,加之周边绿树浓荫,使得院落尤显冬暖夏凉。

  现下,当地村民期盼修复老宅的呼声颇高,希望在有生之年再睹昔日繁华。不久前,长沙县主要领导在加快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考察中,要求对老屋进行抢救性修缮,“修旧如旧”,重塑浏阳河畔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氛围,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