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率先合并2个乡镇 合理确定分流人员补偿标准

16.11.2015  10:30

10年前,益阳作为当时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唯一试点市,率先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全省改革进行了探索——

乡镇区划调整的“益阳经验

 

益阳市泉交河镇竹泉山村农民在种植小叶女贞。(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唐顺祥 罗中华 廖文 杨定军

10月28日,益阳市赫山区委召开常委会,研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10年前,赫山区就进行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了7个乡镇,这次还将合并2个乡镇。

11月5日,益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要求全市在今年11月完成并乡并镇工作,明年4月完成并村工作。

在这次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益阳市将合并5个乡镇,是合并任务最少的市州。

10年前,益阳作为当时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唯一的试点市,率先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全省改革进行了探索、提供了经验。

益阳是如何进行改革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功做法,又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呢?近日,记者到益阳市作了一番调查。

破题:改革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入手

当时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益阳市农委副主任陈瑶说。

陈瑶原在益阳市委政研室工作,参与了10年前益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全过程。他回忆,2004年,国家取消农业税,着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而当时益阳市乡镇规模小,有的乡镇才几千人,乡镇干部却有近100人,机构臃肿,开支浩繁,行政成本高,管理效率低,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农民负担重,亩均负担达50多元,有的甚至达到每亩400元。在这个大背景下,2005年6月,益阳市被定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3项改革,同时并村合组、化解乡村债务,称为“3+2”改革。

这么多项内容的改革从何入手?在接受试点任务后,益阳市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调研,先后走访调查了50多个乡镇,召开会议征集群众意见。益阳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科科长杨定军告诉记者,当时市民政局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拟撤并乡镇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乡镇一般干部、村支两委成员、离退休老干部、企业代表、群众及工商户代表等各层面近万人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9800余份,回收9200余份,赞同合并的9035人,赞同率达98.2%。

益阳市还派人赴率先改革的湖北、安徽、吉林等地考察学习。通过3个回合调研和15次专题讨论,理清了思路,决定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入手,为农村综合改革破题。

突破:合理确定分流人员补偿标准

沅江市作为我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在2005年7月率先拉开益阳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大幕。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要‘拆庙简菩萨’,我们过去也进行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乡镇事业站所人员养老保险和分流人员补偿问题无法突破。”沅江市三眼塘镇镇长周锋说。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是乡镇工作人员利益的一次大调整,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怎样才能做到既让改革顺利进行,又不致造成大的社会震荡呢?周锋当时在沅江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他说,沅江市确定以人为本的改革指导思想,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他们经过反复测算比较,拿出了改革方案,人性化处理改革中最难最棘手的人员分流问题。对所有在编人员分流后,按有关政策办妥至当年12月31日的养老保险,并发给一定生活补助。同时,彻底清退非在编人员,对已招工的人员和临时人员确定了不同的补偿标准。还制订了“科学操作”、“阳光操作”、“有情操作”的详细方案,使分流人员口服心服。

益阳市在全市推广沅江的经验,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一律实行“两个退出”,即退出编制管理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后,益阳市又进行并村并组。山丘区建制村合并主要以面积为依据,湖区建制村合并主要以人口数量为依据。合并后的村级规模,一般人口在3000人左右,面积在5平方公里左右。

声势浩大的改革波及益阳农村,最后成功实现“软着陆”。据统计,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机构撤并和人员分流等改革,益阳市乡镇行政支出大大减少,每年节约行政支出2亿元以上。

实惠:农民在家门口打工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并村并组后,农村有什么变化呢?沅江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向前告诉记者,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民收入增加了。

李向前2005年担任新合并的草尾镇党委书记。草尾镇是由草尾、熙和与大同3个乡镇合并而成的,是沅江市最大的农业型乡镇。他说,合乡并镇后,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土地等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2006年以来,轻装上阵的草尾镇党委、镇政府从原来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谋划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他们根据农村经济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难增效,农民难增收,农村难发展的现状,加之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日趋增多的情况,借鉴外省经验,积极探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济。至2014年底,全镇耕地流转面积达9.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

在最早实行土地信托流转的草尾镇乐园村,67岁村民王阜如去年建新房时,他儿子王世强在长沙开了4年出租车,只拿回4万元钱。王阜如的老婆刘满秀则拿出10万元钱。60岁的刘满秀将自己家的8亩多耕地流转给大地农业公司,又在大地农业的蔬菜基地打工,一年有2万多块钱的收入。

乐园村支书王岳飞说,土地流转既让经营大户有了“用武之地”,也为农民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弱残农民提供了“赚钱之处”。目前全村流转面积达46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95%,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9800元,比沅江市农民人均收入高30%。共引进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11家,年支付本村农民工资1000多万元,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

在益阳,通过合乡并镇以及合村并组带来了土地流转的便利,引来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从事规模农业的经营,给老百姓提供了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机会。在赫山区八字哨镇风顺农业的蔬菜基地、桃江县石牛江镇的良友蔬菜基地等, 农民把自家耕地流转后,再到农业基地打工,每年打工和土地流转的收入,加起来有三四万元。

亮点:村里人住得跟城里人一样

在沅江市草尾镇新安村乐漉公路旁,由11幢崭新的5层楼房围成的一个小区分外惹眼,这个绿化树装点着的小区是新安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一期工程,村里224户村民已入住。

居住条件好,有事一声喊,住得比城里人还舒心。” 50岁的村民李乐勋说,以前他家的房子是4间旧平房,村里实施集中居住后,除去政府补贴,自己只花了1万多元,便拥有了一套面积120多平方米的新房。

新安村支书曹胜凡告诉记者,小区以农民自己出资、政府整合项目资金为主。在农户自愿前提下,农户出让自己的宅基地搬入集中居住区,原宅基地复垦为耕地,通过招拍挂变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卖地所得用于村里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

村里人能过上好日子,合村并组功不可没。”曹胜凡说,新安村是由原新安村和挂角村合并的。合并前,新安村负债130万元,挂角村结余14万元。两村合并后,选出了新的村支两委,盘活集体资产,发挥地理优势,带领大家奔小康。合并前两村没有一公里水泥路,并村第二年就把村里8.7公里路面硬化了。今年,全村18.6公里路面全部硬化。现在村集体出租门面和发包池塘水面等,每年有20万元左右收入,村集体负债已减至48万元。

从2010年起,益阳开始在全市启动首批13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桃江县沾溪镇白沙洲、安化县古楼乡年鱼村、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大湾村等地都建有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不少村民反映,集中居住后,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娱乐、健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创新: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是最接近农民的基层政权。改革后,迎来了乡村治理新契机,特别是扩大了村里带头人选拔的范围,村民自治能力更强了。”沅江市草尾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杨志武在乡镇工作16年了,对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草尾镇和平村是由原和平、向阳、四富村合并而成的,有4000多人。村子规模大了,村情也变得更复杂,传统农村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在上级党委指导下,村里顺应村民自主与参与愿望,在原有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基础上,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机构、村民议事会为村民会议常设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委会为监督机构的“四位一体”村级自治体系,村里事都由村民自己来做主。

和平村合并前的几个村,各项工作在全镇排在中下游。合并后,选举夏清正任村支书,他与其他村干部带领村民修建村部、疏通沟渠、硬化公路,把村里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在全镇排名第一。杨志武说:“他们村里的确干净整洁,什么时候去看都一样,经得起检查。

活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我们灰山港镇得益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合乡并镇减少了行政成本,更有利于提高行政资源利用率,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桃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肖力新对记者说。

桃江县灰山港镇由河溪水乡、源嘉桥镇和灰山港镇合并而成,合并前3个乡镇共有99个村、9个社区,合并后只有35个村、3个社区,行政村减少了64个、社区减少了6个。

10年来,灰山港镇城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4.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9%。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给灰山港镇带来了发展机遇,加快了城镇建设速度。

灰山港镇是远近闻名的“建材之乡”。但原有城镇空间小,基础设施老化、城镇功能弱化,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合乡并镇,给灰山港镇整合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了契机和可能。近些年来,该镇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建材两大龙头产业,培育了湖南桃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益阳市东方水泥有限公司、益阳金沙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随着产业化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镇区骨架逐步拉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在城镇化带动下,该镇综合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连续9年成为益阳经济第一强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湖南省中心镇”。今年1至9月,实现税收收入1.02亿元。

■相关链接

益阳市曾合并乡镇三分之一

益阳市2005年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全市原有144个乡镇(街道)调整合并为96个,合并率达33.3%;3429个行政村合并为1784个,合并率达48%。

同时,全市所有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得到重新核定,行政编制由原来4044名减少到3640名,精简了10%;事业编制由10275名减少到5642名,精简了45.1%。全市乡镇分流人员10035人,分流比例达63.4%,其中清退临雇人员2174人,分流事业编制人员78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