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叩响开放型经济的大门
有数据表明,“十二五”前四年,投资对益阳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未来几年内,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仍将是益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益阳的加快赶超,必然要通过开放和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对外贸易依存度过低,出口发育不良,远远落后于投资和消费,是益阳市发展的短板。改变出口“侏儒”现状,打造益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现实所需,也极具上行空间。
从数据看现实
通过外贸“破零倍增”攻势等手段发力,2014年益阳市进出口业务逆势上行,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8104万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出口52875万美元,增长20.3%;进口5228万美元,增长22.1%。上述增速均接近同期GDP增速10.8%的2倍。
同时,还有另一组数据比较。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为6.1428,依此计算,同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可分别折合为人民币 35.6986亿元和32.48亿元。2014年全市GDP为1253亿元,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8%和2.59%。
在经济分析中,一个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被称作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对外贸易系数,是测量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准。到2011年,全国的对外贸 易依存度已达50.1%。比较益阳,如前所述,去年这一数据为2.8%,2011年也只低不高。从出口占GDP的比重来看,2008年全国已达到了 37%,发达省份浙江更是达到了49.9%。无须否认,作为内陆城市,益阳经济的三驾马车结构会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开放度不高,则必然制约发展的速度和水 平。
扩大开放,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是益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大湖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方向。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对外贸易依存度低,是短腿和距离,但也意味着空间和希望。
从现实看可能
益阳市出口产品集中在食品、纺织、机电、稀土等。其中水产品、水生动物、家具及竹木制品、稀土和金属锑化物在全省占较大比例,产业链比较完整,是 省内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2014年,益阳市出口超3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为3家、4家和11家,累计出口额占总出口 额的67.6%,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应该说,“益阳制造”走出国门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农业大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加工生产能力,是益阳市做大做强外贸和外向型经济的最有利的条件,益阳完全有可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体系。比如说,益华水产是省内最早出口斑点叉尾鮰的企业,一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0%以上。全省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东方田园也在益阳,而且从市场反应来 看,安化黑茶极有可能成为茶类出口的一匹黑马。更不用说不乏有一些像顺祥水产一样达到了国际水准的出口企业。
“益阳制造”未能“人多势众”地走出国门,有客观和主观多方面的原因。如长期制约于口岸和检验检疫机构的阙如,经营主体出口业务不熟悉、对国外市场不了解,外向型经济专业性人才欠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大做强益阳进出口经济总量,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区域经济竞争力,更是益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考量。三驾马车在总量上的结构均衡和相对合理,我们才能在大的市场中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