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皮影一口戏说千古事 两手舞起百万兵

18.04.2016  16:18

  原标题:岳州皮影|一口戏说千古事,两手舞起百万兵(图)

  “一口戏说千古事,两手舞起百万兵”,皮影戏这种精彩而朴实的表现形式,带着浓厚的乡情乡味,在现代艺术冲击下,不但没有从岳阳消失,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皮影”,是皮影戏和皮影制作工艺的通称,在岳阳称为影(读yang羊,上声)子戏。

  早年间,它是北方民间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客家人口的迁徙和文明传播,最先传入平江,之后传入汨罗、湘阴等地,最终在整个岳阳地区流行起来。

  皮影戏是岳阳市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戏中“影子”根据剧情设计,用牛皮或羊皮雕镂、订缀而成,“影子”在艺人操纵下,仿佛有了生命,通过灯光透射到白布上,形成活动影像,配合着乐手的唱白,演绎传统戏曲故事。

  在近代,因交通闭塞,大型戏班等文艺团体很难下乡去演出,皮影戏就成了最原始的文艺“轻骑兵”。皮影戏班子的成员很少,一般为2人至5人,演出道具容易搬运,舞台是用竹子架起来的,演出场地也不受限制,小庙门前、农舍堂屋大门外等都可搭台。哪家有做寿、喜丧、起屋、添丁、嫁娶等大事,锣鼓一响,三、五人就能搭个班子开演,有时甚至两三个人也能唱。喜怒打骂皆是戏,娇嗔谐闹也是情,生动活泼的俚俗表演和爱憎分明的情感渲泻,特别对路湘北农民的文化欣赏口味。

  正因为如此,早些年皮影戏在民间很火爆,皮影戏表演者一年唱到头,很少停演。那时,艺人们根据历史演义、民间故事、乡土轶事不断创编新戏,许多艺人都自诩 “连唱三年不唱重戏”。1984年,经过相关部门的整理与统计,平江县流传的皮影戏剧目共有1280个,分喜剧、悲剧和正剧,演法分本戏、折子戏和连台戏。

  皮影艺术自明末清初进入岳阳以来,很快遍及城乡各个角落,除了“办大事”必不可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庙文化和祭祀承诺。岳阳人重诚信,守诺言,香客在祭祀过程中,时常对菩萨许诺:若祈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就送一台“戏”还愿。而这台戏就是“影子戏”,哪怕这台戏在空旷的庙堂演出,无一人观看,也照演不误。在岳阳农村,如今至少还活跃着32个皮影戏班,其中平江县有17个,主要的演出场所就是在氏族祠堂和庙宇神社。如今,这群平江艺人还组织了“皮影戏艺术协会”,一些皮影队在锣鼓、唢呐的打击乐基础上加入变声乐,还使用音响、电子屏等现代流行元素,丰富了皮影戏的内涵。

  (长江信息报 责任编辑 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