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18小时”的成长焦虑如何抒怀?
近日,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如此勤奋的学习,让不少看到表的重庆市民感到惊讶,“小P孩”的家长是北大毕业的刘女士。(3月3日《法制晚报》)
一天才24个小时,可是一个才9岁的孩子却需要拿出18个小时进行学习,这是何等极端?极端的背后是成才焦虑。最近有一则新闻挺火,在北京有一处破烂的学区房,别看房子破烂不堪,可是价格却贵得离谱。有多离谱呢?4斤黄金才能买一平方米。即使是这样,要买学区房的家长依然挤破头。不是因为钟情房子,而是钟情房子附近的名校。
“一天学习18小时”和“4斤黄金买一平方米房子”,都有着共同属性,那就是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摔倒在人生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佼佼者。应该说,有这种想法是没有错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原本就是千年遗留下来的对孩子的期盼。希望孩子成才没错,错的是极端方式。
比如这位给孩子规划了“每天学习18小时”作息表的家长,心情固然可以理解,问题是这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9岁的孩子本应该生活在春风里,生活在快乐里,9岁孩子的天空不该有沉重负担。作为家长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是成才,不是只有当大官才是成才,不是只有赚大钱才是成才,更不是只有成名人才是成才。只要孩子未来是幸福的,是健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生活何尝不是愉快的人生旅程?
然而,我们更要看清“每天学习18小时”成才焦虑背后的问题。在这个群体固化的时代,人们担心的是成才的不公平,担心的是拼爹的无奈。既然自己的孩子不能和别人拼爹,也不能拼富,便只能去拼努力了。当然,此种比较心理不值得提倡,却警醒着我们的管理者,要创造更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李克强总理曾在多次会议上提到过一句话:要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人生期待。我们的管理者一方面要打造更多出彩渠道,让无缘大学的人也能有人生精彩;一方面要打造公平就业环境,如考取公务员,只看水平不看爹妈。当广西一家卫生院里10个编制有6个是一家人的时候,就放大了百姓的成才焦虑了。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