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飘香写丰收

23.08.2016  02:07

宁乡农业上半年工作走笔

 

稻浪滚滚翻金波,丹桂飘香吐芬芳。初秋时节的楚沩大地,青山抖翠,碧水扬波,到处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踏着农村新一轮改革冲锋号的鼓点,今年来,宁乡农业人奏响了一曲“三农”发展的最强音。

美丽乡村——山水为脉,文化筑魂,守望精神之根

那里的炊烟飘着,那是亲情的袅袅直上;那里的河流流淌,那是直面天空的淡泊。乡村是生命的发源地,总与家的概念连在一起。

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乡村这篇文章又该如何推进?是简单地把城市元素移植到乡村?抑或是按照城里人的喜好去赋予她新的内容?作为农业大县的宁乡,没有在对城市化的向往与追赶中被吞噬,而是以理性执着的思考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不断升级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之路。

青山叠翠、碧水环绕,依托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昔日毫不起眼的回龙铺镇丰收湾成了休闲、游乐的度假胜地,吸引着长沙、益阳等周边城市的都市人来到这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裸露心灵”、体验乡愁。

在宁乡,这样美丽的去处数不胜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宁乡县以镇村为重点,以景区为焦点,以景观为节点,加速实现景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全域景区”美丽蜕变。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化美丽乡村之形。做好“减法”去脏乱。今年以来,累计净化道路1400多公里,清除垃圾池5000多个,清理渠道723公里;拆危控违2090处、违规广告招牌11万平方米,37个大小集镇、集居点统一门店招牌7600万余处;硬化村组公路490公里、黑化143公里、亮化524公里,全方位守护绿水青山。做好“加法”增靓景。深化“三年造绿大行动”,新增绿化总面积198.2万平方米,撒播花种2.1万斤,植树302万株。

——差异推进示范创建,凸显美丽乡村之特。坚持个性发展,凸显原生态保护,着力推动“一镇一特、一村一韵”。到目前,全县群众自发筹资达9000多万元,义务投工投劳20.3万个,获得社会资助4776万元,建成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54个。启动美丽村庄建设184个,创建美丽庭院1.07万个,新涌现了回龙铺丰收湾、青山桥镇桥北村罗家组等一批各具特色、活力彰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见山见水,记得住乡愁。”字字句句,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她不仅是对诗意生存的守望,更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以及“美丽中国”的追求。其实,美丽的何止是“”?伴随着“全域景观”行动指南的延伸,宁乡的乡村正在发生着质的嬗变。

——培育壮大美丽经济,夯实美丽乡村之基。大力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亩,“鹊山模式”、“湘都经验”日益完善。家庭经济壮大发展,家庭农场突破96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310家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结构更优,规模企业主导地位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1348家。乡村旅游业发展势能不断加大,率先全省推动全域旅游,休闲农业企业突破310家。

——突出乡风民风淳化,铸牢美丽乡村之魂。常态开展“志愿服务”、“百姓城管”等实践活动,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向农村集镇延伸;“乡风红黑榜,个十百千万”活动树起乡风文明风向标;“乡风文明谣”全民征集,唱响特色乡愁美丽旋律;突出乡贤文化引领,调动乡贤乡友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托举,迈步小康,守望发展之基

金太阳休闲农业示范产业园、湘都生态农业园获省级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金洲茶叶远销俄罗斯;青山桥中药材产业园异军突起……今年来,宁乡县以发展两型农业为引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基地、培产业、做规模、树品牌”的思想,致力创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盈利模式,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加速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居全省第一,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茶叶远销海外,茶叶生产面积5.7万亩,共生产加工茶叶5653吨,实现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加4254万元。建成金洲茶业外贸自主品牌国际营销平台,外销俄罗斯等国;蔬菜种植日趋绿色,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实现总产值16亿元以上,印象麓山等19家蔬菜基地入选长沙市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创建名录;水果基地初具规模,水果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东部以朱良桥万亩国家级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西部以巷子口李子、黄桃为代表的小水果基地“一东一西”水果产业示范格局形成;中药材产业基础巩固,中药材种植面积3.8万亩左右,产值1.6亿元,引进和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全力打造以青山桥为核心中药材产业园;休闲农业遍地开花,休闲农业企业320家,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方兴未艾,农产品加工企业1348家,实现总产值297亿元,年均增长12%;营业收入287亿元,年均增长13%;实现利润23亿元,年均增长15%;上交税金4亿元,年均增长14%。

……

一串串数字,正是宁乡农业跨越发展的生动写照。现代、高效、生态,已经成为宁乡农业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烫金名片”。

——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溯源体系,成为全国第一家与麦德龙集团农产品溯源的县级合作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节水节肥农业达11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达1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84.5%;推广物理灯光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20万亩,推广绿色农药100万亩次;卫红米业等单位的4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品牌化效益加速放大。设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基金,促进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有机米、土花猪、沩山茶、灰汤鸭、生态鱼等特色农产品,建立了加加集团、湘粮集团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方阵,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8件,湖南省著名商标30件,地理标志产品2个。

——规模化经营加快扩大。当前宁乡县共有农业专业大户3.4万户,其中种粮大户2678户,种植面积15.2万亩;水果大户1090户,种植面积2万亩;蔬菜大户356户,种植面积4万亩;养殖业大户2.9万户。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310家,比去年增加10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963家,比去年增加577家。

——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获全省推介;卫红粮食银行215+全商业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互联网+农业”成效初显,由农业局运营的“大美宁乡” 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大、覆盖面广;湘都生态农业园“企业+农户”合作开发模式,实现企业农户利益共享共赢。

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千手”降临,守望活力之源

乡村记忆是温暖的,但如同橄榄,不可避免夹杂些苦涩。据统计,宁乡县有省定贫困村32个,通过精准识贫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4123户57347人。根据“三年脱贫”的工作要求,2016年脱贫为19109人,贫困村“摘帽”15个。

如同无法割断与母亲的联系,乡村是生命的一条脐带。然而,它联系的绝不仅仅是困苦。贫困落后,也绝不是乡村的“身份证”。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变“大水漫灌”为“精密滴灌”。宁乡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千手爱心大屋、千手爱心基金、千手爱心热线、千手爱心驿站四个“千手”工程保障社会救困全天候、全范围覆盖,以“654321”结对帮扶机制和贫困户易地搬迁统领扶贫开发,撑起扶贫济困精准化常态化的一片“彩虹”。

我的黄桃今年有10万元收入。”家住巷子口黄鹤村的村民卢计冬原来一直在外地打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他种了10亩黄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年黄桃大丰收,带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黄金大道”。村主任助理张亚军介绍说,在县农业局的帮扶下,该村发展了1200亩黄桃,今年产量有10万斤,产值达180万元左右,曾经的贫困村里满是欢声笑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实现转变。立足农业大县的资源禀赋和生产传统,宁乡县秉承“产业因地制宜、农户自愿申请、能人引领带动、公共服务到位、风险化解归零”的产业扶贫原则,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政府重点扶持。县财政从2000万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860万专门用于产业扶贫,集中扶持土花猪、烟叶、蔬菜、茶叶、小水果、中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3+X”花猪产业扶贫模式,每头花猪为贫困户增收700-900元,近200户贫困户用6个月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产业脱贫。

——基层自主创新。各乡镇、村集体自主创新,探索出了多种优势明显的产业扶贫模式。青山桥永峰村创新“借鸡生蛋”模式,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桑蚕和蛋鸡养殖;黄材镇烟溪村自主制定“一户一产业”奖励补助政策,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灰汤镇杏村积极引进彩色树种种植200亩、大雁鹅养殖380羽,带动52户贫困户脱贫;沩山茶叶、惠元粉丝等基地和企业,采取土地入股、基地务工、土地返租和“三包”形式(包生产资料、包技术支持、包产品销售),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

——后盾单位帮扶。在市农委的帮助下,东湖塘在凤村无花果、大雁鹅、东润蔬菜、稻虾共生等种养基地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获得劳务收入;在湘江新区等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沩山乡沩水源村发展乡村旅游、美丽经济,猕猴桃、黄桃、砂梨、生姜等种植基地全面开花;市气象局、县广播电视台在巷子口扶峰村试点绿壳蛋鸡项目,开发红李、中药材基地。

扶贫要扶到实处,扶得精准,也要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打造扶贫开发的新动力。宁乡县从沩山密印寺“千手千眼观音像”受到启发,以“千手”命名四个爱心举措,集群智、汇群力、凝群心,以最基本的民生情怀普惠贫困群众,动员全社会共同发力、扶贫攻坚。

建设“千手”爱心大屋,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旅游开发,将黄材水库周边涉及的7个贫困村、552户贫困户、1864人整体搬迁至炭河古城“千手”爱心大屋进行集中安置,一期113户贫困户即将搬迁入住;结合集镇建设,建设乡镇“千手”爱心大屋,青山桥镇已率先启动建设,一期110户贫困户即将搬迁入住,横市、龙田等乡镇已启动规划设计、入户调查工作;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建设夏铎铺镇香山小镇“千手”爱心大屋,把分散在全县各地、没有产业支撑和经济来源、但具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集中搬迁到安置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生计问题。

实施“千手”系列工程,社会救助全面覆盖。开通“千手”爱心热线。1月份开通以来,共接到和落实1100多个求助电话,其中大多涉及资金物资需求,真正帮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设立“千手”爱心驿站。半年来,总站共接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物资1.2万件,向18个乡镇集中发放物资8520 件,救助困难群众1800余人。运营“千手”爱心基金。优化整合资金设立1亿元“千手”爱心救助基金。上半年,共发放救助资金896.8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126人。通过实施“千手”爱心工程,建立起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动态兜底贫困户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