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叩开农户增收大门

09.12.2016  21:33

  向建国,男,1968年10月出生,湖南石门县人。1992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并留校任教,2004年8月评聘为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1月,向建国作为科技特派员被省委组织部派驻到慈利县二坊坪乡工作。依托自己的专业特长和高校的技术优势,结合该县的农业资源现状,引项目,建基地,带农户,创产业,为该县库区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渔教授”。

  沿着狭窄蜿蜒的山村公路,便来到了慈利县二坊坪乡的“鱼感 鱼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在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资料柜、一把长座椅组成的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百姓常挂嘴边的“渔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省科技特派员向建国。

   渔教授”打开产业调整新局面  

  指着面前的大片网箱,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辉介绍,鱼感 鱼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凶猛鱼类,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但人工网箱养殖却一直是个难题。2007年,向建国作为科技特派员来慈利县,并挂职科技副县长,几年间,他成功研究出了鱼感 鱼驯食关键技术,完成水上移动孵化场试验,建立鱼感 鱼网箱生态养殖基地并试点推广,依托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成立渔业合作社,形成了一条年产值上千万的鱼感 鱼养殖产业链。而罗辉,正是向建国联系来的外地老板。

  “他讲养什么就养什么,怎么养也按他说的办。”罗辉对向建国有着绝对信任,“我就是冲着他来的,一是相信他的科技力量和资源,二是相信他对这项事业的决心和恒心。”罗辉说,等到水温合适的时候,公司将依照向建国的建议,向网箱内投放包括12个品种的300万尾鱼苗,其中有10万尾鱼感 鱼。

  慈利县是一个优质水资源丰富、适宜淡水养殖的黄金宝地,但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该县的渔业发展一直不成气候。向建国来到慈利后,充分利用现代养殖技术,成功设计了“水上移动孵化场”。通过以抽水机替代孵化流水系统、网箱替代产卵池,实现了鱼苗自繁自养,减少了苗种流通环节,有效保障疫病防治,保护了种质资源,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该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并获授权。他力破众异,改良并发展了“网箱生态养殖”。以面积400:1适度开发大水面,将发展鱼感 鱼等名贵鱼网箱生态养殖和大水面养殖相结合,突破传统渔业养殖的技术限制,实现了同水域内鱼感 鱼和其他鱼类的立体养殖,有效解决了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促进了环境与产业的协调发展。他勇于革新,发明的鱼感 鱼人工饲料及鱼感 鱼驯食关键技术均取得重大突破并投入生产应用。采取人工生态膨化料取代活鱼喂养,攻克了鱼感 鱼饲养难、成本高、配套设备贵、不便推广的技术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市场验证,向建国把网箱和大水面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深受养殖户欢迎,现已投产网箱710口,养殖鱼感 鱼等名贵鱼类70多万尾,全面调整了全县水产产业结构。

   规模化生产农业发展有了新活力  

  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链,首先要形成产业规模。

  自进驻之日起,向建国就致力于慈利县农业产业规划,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研,重点对二坊坪乡11个行政村2423户养殖资源进行了翔实细致的全面普查,提出了“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一业一品、一品一企、多企组团、集中上市”的战略目标。围绕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向建国立足慈利土壤富硒特色和资源品质优良的优势,依托养殖核心技术,先后开发出了鱼感 鱼、南美白对虾、芦花鸡、竹鼠、迷迭香、樱桃等新型产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产品加工上,他选择了以鱼感 鱼为突破口,推动了鱼感 鱼“苗种繁育—网箱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产业链开发,采取专家组团的方式积极整合资源,与其他科技特派员及专家共同开展名贵鱼产品深加工技术,成功推出了淡水鱼油、鱼肝油、鱼蛋白粉等数十种鱼类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宽了鱼类市场,提高了产品价值。为提升产品形象,2008年,他牵头组建注册了“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注册资金扩资800万元,成功打造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打造了“慈姑”富硒生态农产品地方特色品牌。

  “现在我们有6个科技特派员形成的团队,专门围绕‘这条鱼’做加工、搞养殖、搞繁殖。”已在慈利县科技扶贫近十年的向建国说,“我认准的事就不回头,我这一辈子就围着‘这条鱼’转,成功了再走人,不管多长时间。

   打造品牌推动农业长效发展  

  这些年来,向建国始终铭记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初衷——助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管我在慈利担任多久的科技特派员,一定要为慈利打造出知名的农业品牌,推动慈利农业长效发展。

  近十年来,向建国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从以技术服务到用产品带动再到用市场保障,一步一步叩开了农民增收的大门。他用科技搭建了农民和市场的桥梁,利用“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大学生科技下乡、专业协会培训、实地技术体验等多种方式持续扩大科技服务面,从一开始的十人培训到现在的百人轮训,彻底转变了群众创业意识,提升了农民种养技能,为农产品走进市场奠定了科技基础。他以产品为平台,成立了慈姑渔业养殖、慈姑竹鼠养殖、慈姑珍禽养殖3个专业合作社,实现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通过统一管理,技术把关,确保了生态农业在慈利健康成长。他以市场为根本,寻求与农民共赢的发展方式,建立了经济利益共同体,采用“领养和托养”模式开展名贵鱼养殖,采取“订单养殖”模式开展芦花鸡养殖,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开展竹鼠养殖,公司保障苗种供应、技术服务,实行统购统销,让农民当上“投资商”,排解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农民投资,全面惠民。

  向建国明白,发展任何一个农业产业,都必须培养一批懂技术的本土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这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希望我这个特派员离开这里后,还能有一批人从事这个行业,将这个产业延续下去。”由于带动老百姓致富才是最终目标,向建国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本土人才,“要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觉得有效益才会继续干。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