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生活报告(七)乔育平:光影里的故事

12.03.2015  23:22

(摄影师乔育平第一次去长沙市第三福利院时,在老人护理中心拍到的照片。)

   编者按: 两会期间,湖南交通频道《全省新闻联播》、《新闻快报》联合红网推出《我的个人生活报告》,选择9位草根百姓对个人生活做一次报告,讲述2014年里,可以给自己点赞的故事,以及2015年的期许。他们或许是工商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或许是湖南党政机关反腐倡廉的亲历者,或许是成功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二胎妈妈……

  湖南交通频道记者 胡玉洁 长沙报道
  
  3月10日下午2点40分,长沙阅读花园书吧,摄影师乔育平比约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到达采访现场。
  
  房间里暖气很足,放下随身的笔记本和相机,乔育平脱掉了外套,外套里是一件大红毛衣。这样的活泼颜色搭配他头顶的鸭舌帽,再加上帽檐下一双灵活的眼睛,这个年近60的摄影师,浑身都散发着青春活力。作为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编外”摄影师,自从去年4月,他第一次走进第三福利院义务拍摄以来,至今已经近一年时间。
  
  乔育平随手点开了一张第一次去第三福利院时,在老人护理中心拍到的照片,画面上,一名笑容满面的四十来岁的义工,拿着勺子,给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喂饭,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脸上笑开了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乔育平也扬起了嘴角:“拍这个照片是我碰到的,这个时候已经到吃中饭了,我就看到这个义工坐到老人的正对面去喂这个老人,而这个瘫痪的老人呢,饭送到她嘴边的时候她还完全没有急着去吃,她就看着这个护工,我看她的神态就好像看自己女儿一样的,他们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在一起了,我就抓拍了。
  
  在另一张照片上,一名老人兴奋的张开怀抱,将她面前的义工紧紧抱在怀里,乔育平说,这也是自己第一天在福利院里抓拍到的镜头:“60来岁的一个女士,说话就不行了,有很大的困难,她就住在护理中心里住了有一段时间,那天去了我就正好看见一个人,一个工作人员来陪着她,那位说话困难的女士呢,你说一句什么,她就像个小孩一样的,她也说一句,学会说了一句什么话之后,哎呀她好高兴啊,她就很开心就想抱她,就那一瞬间我就用相机捕捉了那个镜头。
  
  那一天,在长沙市第三福利院的老人护理中心,乔育平从早上9点一直拍摄到下午1点,拍照间隙,他也跟随着多名义工一起,帮助老人们吃饭、洗澡、打扫房间。一个来自益阳桃江的义工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要把福利院里的故事一直拍下去:“这个义工就跟我说,哎呀,你这个摄影师不要拍我算了,一个呢我这个样子也不太好看,再一个我们天天就是做这样的事,感觉到蛮快乐的,哪个人能不老呢?其实,她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的,待遇也并不很高,但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朴实,好像也带着一种强烈的爱心在做自己这份工作,所以我觉得我要是拍这组照片,自己认为还是蛮有意义的。
  
  去年起,乔育平背着相机前前后后去了长沙市第三福利院十来次,院里的老人和义工们,从一开始用疑惑的眼神打量他,到后来,见了面会笑着叫他“乔老师”跟他打招呼。熟悉之后,他得知在长沙的韶山路上,还有一家与第三福利院合作的爱心会所,那里主要是为智障人员提供一些能够自己动手的项目,帮助他们恢复一些身体的活动功能。很快,乔育平又把拍摄的视角对准了这里。在这家鲜为人知的爱心会所里,乔育平拍下了上百张照片。其中有一张非常生动:窄小的厨房里,一名义工阿姨拿着锅铲,一边炒菜,一边侧着头认真为一旁的两个大男孩做讲解。两个男孩十八九岁,画面中,他们系着围裙,表情专注,乔育平说,当时那一幕让自己特别感动:“照片中两个小伙子,从画面看好像看不出有什么智障,实际上,他们的语言上面,走路上面,你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智障的反应就很大了,但是你看他们在厨房这里就明显有进步了,辅导老师在教,叫他们拿着这个勺子在锅里怎么控制,完全是很投入的,而这两个小伙子融入进去了,他们很认真的在听。我觉得这个教和学里面都有一种真情”。
  
  整整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只是把公益服务和社会救助当做一个普通拍摄题材的乔育平,渐渐地被这些美丽的光影折服,他正思考以长沙市第三福利院为起点,拍摄一组公益照片:“拍这组照片,也没有谁去请我,拍了这些照片也没有哪个人付费用给我,但是我作为一个摄影人的话,应该要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社会很需要这种人文的、角落里的真善美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他。
  
  【链接湖南】
  
  乔育平,湖南长沙热心公益题材的自由摄影师。
  
  来自长沙市民政局的数据统计,仅在2014年,整个长沙市前往各大福利院提供养老志愿服务的义工数量,就达到了上万人次。而在湖南省志愿者服务网站上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经超过了600万人,志愿者团队已经超过1.2万个。
  
  凡人善举,流淌着真善美,闪耀着人性温暖,也传播着湖南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