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生产两不误 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疫期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续)

14.02.2020  16:10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春耕生产关键时期。为防控、生产两不误,确保全面实现小康之年农业丰收,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湖南农业杂志社组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专家对疫情防控背景下,水稻、生猪、草食动物、旱粮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提出了多项详细的技术指导,供广大农民参考。为方便查阅,此技术指导亦通过“湖南农业12316”(省农业农村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潇湘三农”公众号同步推送。

疫情当前,省农业农村厅再次提醒广大农业从业者:农时不要误,防疫不可松!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七、早稻生产建议和栽培技术措施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立春过后,阴雨寡日的暖冬即将过去,迎来了“人勤春早春耕忙”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受政策、市场和交通管控等因素影响,希望广大农业相关从业人员配合做好疫情防控,通过快速多样的通讯设施、丰富全面的信息平台、发达便捷的交通工具,准确、迅速地掌握各个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充足地获得各种生产资料,做到“晚而不慢,快而不粗,空而不闲”,打一个 “抗疫情、保春耕、稳生产”的漂亮翻身战。

目前,多种网讯和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农业生产以轻微影响为主,主要体现在各个农业生产环节延缓2周左右;所以相对来说,早稻生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现就受疫情可能影响较大的早稻生产提供如下技术指导。

(一)做好充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度

1.“空而不闲”,多渠道收集生产信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种子经销商、农资经销商、农户等广大农业相关从业人员不能像往年一样亲自上门服务,相约聚集讨论、商议各项事宜,亲自去门店咨询、精选各类生产资料。但各生产户通过手机、电视,利用短信、新闻、微信平台,了解、咨询、商议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价格、数量、供应渠道等信息,并且可通过线上方式向农资经销商、生产企业或电商平台进行生产资料订购,由经销商或专业物流集中进行配送。

2.“快而不粗”,疏通沟渠、做好机具准备和检修。经过一个冬天,田埂垮塌,沟渠堵塞;立春过后,雨水明显增多,沟渠急需清理疏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收提效的必要手段。农机在上一年高负荷运转下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甚至损坏。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农户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提前检修好机具,做好机具准备,培训好机手,疏通好大田沟渠,排水降渍,做好作业准备。

3.“晚而不慢”,做好全年农业生产规划方案。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防控好疫情的情况下,生产户要有序推进备耕工作,做到“晚而不慢”,做好全年的农业生产规划方案。规划好早稻、一季中稻、晚稻的种植规模;预算好全年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员、农机等生产成本投入与成果产出;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制定好对灾害的防范措施,尤其是通过网络通讯手段,与种子供应商预定好所需品种及数量。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早稻生产栽培技术

水稻生产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户外操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但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此,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抓住时机恢复生产,但要注意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1.品种。优良品种的标准一般是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病能力强、抗倒力强、米质优等特点,非常年份,在选择品种时,更应注重品种的抗逆广适和高产稳产性。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适合我省大面积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的杂交早稻品种主要有:陵两优268、株两优819、陵两优22、陵两优21、陵两优211、陵两优916、陵两优942、陵两优674、陵两优7108、株两优189、株两优4024等,高产稳产的常规稻品种主要有中嘉早17、湘早籼45号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购。

2.播种。春季天气变化大,时有“倒春寒”不利天气出现,需要特别注意防范。一般温度稳定在12~14摄氏度时,是水稻发芽和生长的最低温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时,早稻即可播种。在生产中,要注意当时天气预报,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扎根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浸种前晒种1~2次,除去杂物和空壳。消毒浸种:种子在清水中预浸2~4小时,然后用300倍强氯精液,间歇浸种8~10小时。催芽播种:将消毒的种子反复用清水冲洗沥干,再进行催芽,当根与芽半谷长时,即可播种。留足秧田,秧田播种量杂交稻每亩12千克,大田用种量每亩2~2.5千克;常规稻播种量每亩2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4~5公斤。希播匀播,培育壮秧。由于疫情影响,为了确保高产稳产,建议采取育秧移栽方式,把大田作业时间后移,有利于疫情防控。

3.移栽。早稻秧龄控制25~28天,叶龄4.5~5叶,栽插规格5寸×6寸或5寸×7寸,每穴二粒谷秧,基本苗8万~9万苗。

4.肥水。需肥水平中等,并采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且未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稻田耕翻后,每亩施入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千克作底肥,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再每亩追施尿素6~7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5~7千克,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切忌后期偏施氮肥,以免贪青晚熟和影响品质。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够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其晒田程度视禾苗长相、土壤质地、天气情况等确定。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抽穗后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降低稻米镉超标风险。

5.防治病虫害。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发生;稻田及时耕沤治螟。移栽前2~3天,打好“送嫁药”,预防螟虫、稻瘟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等。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   杨远柱   13607442126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胡小淳   13973197909)

 

八、新冠肺炎影响下生猪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播到我国辽宁后,一年多的时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创,眼看着自2019年底以来全国再没报告新发疫情,养猪的老板们正准备在春节过后就大干快上抓复产,哪知道这春节刚开始就冒出了比非洲猪瘟更加可怕的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着实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运输受阻,部分养猪场户出现缺料问题;猪场返乡人员回程受阻,造成了员工紧缺;受全国性延迟开工的影响,一些正在新建和改扩建的猪场大多不能正常开工,工程进度延迟。

从猪肉需求层面看,基于自身防疫,人们已大大减少去菜市场的频率,酒店餐饮几乎全面叫停,猪肉批发及终端消费将承受压力,需求降低不仅导致传统猪肉价格的“春节效应”淡化,也会让猪价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从猪肉市场供应来看,由于疫情影响和地区封锁,一些地方的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同时有部分人群对禽肉的消费产生疑虑,转而消费猪肉,增加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各项政策部署,我们务必继续坚持生猪产能恢复和非洲猪瘟防控两手抓,统筹做好压实地方责任、督导政策落实、强化监测调度、加强疫情防控、加快扩充产能等重点工作,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为此,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特提出如下综合技术措施。

(一)切实做好新冠肺炎阻击工作

按当地政府统一部署,坚决做好新冠肺炎防控,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一线员工生活待遇,增强健康体魄,加大防护投入,确保口罩、手套、雨靴、工作服等防护用品配备充足,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建议春节期间驻守猪场的人员近期最好都不外出;新进场的人员如果来自湖北(武汉)或者接触过确诊病人,必须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14天,其他人员在养殖区外隔离观察7天左右,如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二)全面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从场区布局、生产模式、洗消中心管理、引种控制、主要病原载体(猪、车辆、饲料、物资、精液、人员、食品、动物、空气等)进出场途径以及内部生产周转等方面,继续全面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环境清洗消毒,严格落实封闭饲养、隔离检疫、全进全出、空栏管理等制度,彻底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切实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三)切实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实施精准饲喂,确保猪群正常采食,也可因地制宜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提高免疫力药物或者制剂,增强基础免疫;各类猪舍坚持最适合理饲养密度,保持卫生和通风,给所有猪群创造最佳环境。

(四)适当做好物质储备和流通衔接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能被彻底控制或者消灭目前尚不能知晓,因此在切实做好重大疫病防控的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物资储备;开辟饲料、屠宰绿色通道,保证饲料和产品供给;结合工商、物流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制订和开展畜禽生产、销售一体化配送站点建设及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销售畅通。

(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彭英林研究员   13907487646)

 

九、双季杂交早稻栽培管理技术问题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初春连续阴雨、气温多变的天气,对水稻生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肺炎疫情期间,杂交早稻的育秧工作也即将开始。为做好杂交早稻的高产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确保疫情期间杂交早稻生产按时进行和保障产量稳定,提出以下几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季杂交早稻栽培管理技术问题。

(一)如何育好秧苗,打好高产基础

秧好一半稻,培育壮秧是夺取杂交水稻丰收的关键。

1.播种前准备工作。杂交早稻生育期稍偏长,为提早收获,为晚稻生产争取更多时间,建议采用软盘抛秧或机插秧移栽,当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2℃即可播种,湖南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抢有利天气播种。播种前做好浸种消毒和催芽工作。杂交稻品种颖壳较薄、呼吸作用旺盛,宜间歇浸种。浸种前用清水洗去秕谷和杂质,用清水浸泡10~12个小时后,再用1000~1200倍咪鲜胺溶液浸种8~10个小时进行消毒,预防恶苗病、苗瘟等病害发生。第一次时间不超过20小时,若未达标,可露种6~8小时后继续用清水浸种,直到种子充分吸足水分达透明状并可见腹白和胚为准。浸种后的种子沥去多余水分,进行催芽。软盘育秧提倡采用“催芽桶”快速催芽;机插秧提倡免催芽智能密室叠盘控温快速齐苗。催芽时要注意观察和检查,防止“烧桶”、催芽不齐、芽根不同步等现象发生。

2.选好秧田,精细播种。秧田要求背风向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地势高爽。提前2~3天耕整,按南北向整理分厢,厢面宽1.5米,厢沟宽0.5米、深0.15米左右,秧厢做好后,开好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排水通畅。由于前期气温低,不但发苗慢,成苗率也较低。为确保足穗高产,应注意适当增加用种量,软盘育秧和机插秧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种子80%以上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20%吡虫啉拌种,等药剂均匀附着在种子上成膜后再播种。播种时要根据亩用种量和亩用秧盘数分批确定播种量,通过分批过称实现精量播匀,要求软盘每个秧孔落入种子2~3粒,尽量降低一苗率、缺孔率;硬盘播种要求均匀一致。

3.加强管理,培育壮秧。播种后,每平方米用30%恶霉灵水剂4~5毫升稀释800~1000倍液均匀喷施到厢面进行消毒,待盘面干爽后插好竹拱,盖好地膜。小拱棚育秧插竹拱时注意秧盘两边各留10厘米左右空位,防止盖膜后影响厢边秧苗的生长。地膜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秧苗光合作用。膜四周要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影响保温效果。要全部用完好无损的地膜,出苗前保持地膜覆盖严实,温度控制在35℃以内。秧苗一叶一心后温度控制在25℃左右,遇晴好天气应在上午10时左右揭开地膜两端通风降温,秧厢较长时应同时揭开秧厢中间地膜,防止高温“烧苗”,下午4时左右盖膜保温。遇低温阴雨天要5天左右揭膜两头透气降湿2小时,防止发生绵腐病。秧苗二叶一心时炼苗,2~3天后撤去地膜。揭膜时最好选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雨天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要继续盖膜。要及时疏通厢沟,切忌灌水上厢面。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抢住有利天气及早栽插,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

(二)杂交早稻育秧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1.防寒防病。育秧期间认真做好防御“倒春寒”的准备工作:全面推广薄膜育秧;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二叶一心期喷施天达2116等叶面肥,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期遇低温时,旱育秧与抛秧易发生立枯病,要及时使用恶霉灵等农药喷施;低温过后遇晴天,切忌突然揭膜,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不可盲目施尿素等速效肥,切忌突然断水。杂交早稻育秧重点抓好绵腐病、立枯病、青枯病、苗瘟等病害防治,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秧苗带药下田。

2.管水调温。芽期要加强水分管理,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中不关水。这期间要保持厢面湿润,土壤中氧气充足,以利秧苗多发根、扎好根、快立针、促全苗。两叶后秧苗抗寒能力减弱,但通气组织已经形成,可实行浅水管理,如预报有冷空气侵入,要提前灌深水护秧。冷空气过后,天气陡晴,早晨仍要保持深水层,上午10点后慢慢将水放浅,防止陡然排水青枯死苗。

3.合理用肥。秧苗生长所需的养料,在两叶一心前主要靠种子中的胚乳(米粒)供给(属寄养阶段);两叶一心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属自养阶段)。因此,秧田要在施足农家肥和磷钾肥作底肥的基础上,合理追肥提苗。秧苗2.5叶期后,如果秧苗出现褪绿变黄,说明有脱肥现象,必须及时追肥,结合浇水每平方米施尿素6~10克,可兑水后浇施,或撒施后立即浇水释肥。对长势过旺、叶片下披的秧苗,不可再施尿素等氮肥,应排水搁田,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壮茎控叶防倒。

(三)怎样防止杂交早稻烂秧死苗

杂交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变化幅度大,低温阴雨天气多,容易造成烂秧。烂秧包括烂种、烂芽和死苗。烂种指播种以后,种谷不发芽就腐烂,原因:种子发芽力低;浸种时吸水不充分,影响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催芽时“烧包”或播种后“落泥”过深;播种过早,遇低温发生烂种。烂根、烂芽主要是缺氧、低温、病菌引起传染性烂秧,也可能由中毒而引起。防止烂根、烂芽的关键是播种后不要长时间淹水,采用湿润灌溉,要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死苗可分为急性青枯死苗和慢性黄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死苗的原因主要是低温和病原菌(腐霉菌)。防止方法:选用耐寒品种,掌握好播期,促进秧苗早扎根外,改善秧苗生活环境等。

(四)杂交早稻如何进行大田管理获得高产

1.合理密植移栽。杂交早稻抛秧密度依据稻田土壤肥力情况而定,肥力高的田块,每亩插栽密度1.7万穴左右;中等肥力的田块,每亩插栽密度1.9万穴左右;肥力较低的田块,每亩插栽密度2.1万穴左右。做到适龄、浅插、严规格移栽,移栽后适时施除草剂。注意早管促早发,争取低节位分蘖多,提高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首先要做好补苗匀苗工作。杂交稻不怕每蔸苗少,但不能缺蔸断垄。移栽时注意栽插质量,带泥拔秧,随拔随插,插直插稳,浅插(2~3厘米)匀插,不插带病苗,不插矮缩弱苗,不插黑根无根苗。栽插后3天内及时查漏补缺。

2.平衡配方施肥。肥料分底肥、分蘖肥和穗肥三类施用。①施足底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以有机肥或复合肥为主,在移栽翻耕前一次性施入。杂交早稻的底肥,每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公斤左右,45%(15-15-15)的复合肥30公斤。②早施分蘖肥。分蘖肥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有利于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杂交早稻机插移栽后5~7天、抛秧移栽后7天左右需追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钾肥5公斤,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分蘖肥施用太早,秧苗未长新根,易流失;施用过迟,起不到促分蘖早发的作用,且有促进无效分蘖生长的风险。③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杂交早稻除施好底肥和分蘖肥外,施好穗肥是发挥大穗增产优势的主要措施。当主茎幼穗分化3期左右时施穗肥,每亩施尿素3~5公斤、钾肥7.5公斤,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

3.合理管水。杂交早稻的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移栽后为减少植伤,可灌深水护苗,返青后浅水分蘖,每亩苗数达18万苗及时排水晒田,采用多次轻晒的方法,直至叶色明显落黄。若达到规定施穗肥的时期而叶色未转淡,则应继续晒田,不能复水施穗肥。晒田复水后湿润灌溉,即一次灌1~2厘米水层,自然落干后数日再灌水1~2厘米,如此周而复此。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花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保持根系活力,以根保叶,延长功能叶寿命,防止早衰。

4.综合防治病虫。杂交早稻的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病虫害以防为主,秧田期防治1~2次,主要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移栽前1~2天秧田喷施1次长效农药,使秧苗带药下田,可有效减少大田前期的病虫害。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农药按说明书用法及用量使用,具体防治时期视病虫发生情况及当地虫情测报确定。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   13469462188)

 

十、湖南省草食动物春季生产技术

(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为了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习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确保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的民生需求,积极组织肉类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部分地区采取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造成一些地方“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受阻,出现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畜禽养殖所需饲料难以及时补充以及种畜禽无法调运等问题。同时,畜牧业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其受到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此外,由于春节假期延长和担心自己被感染已导致畜禽养殖业人员复工受阻或不愿复工,需要雇工的养殖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推出相关的科学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服务于疫情防控时期我省草食家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做好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从业人员的健康是首要前提,对坚持在畜牧生产第一线和即将返岗的从业人员应严格按当地政府相关要求和程序办理手续。同时保持与所在地疫情防控部门的密切联系,并做好每日身体状况检查以确保个人防护措施得当,如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所有出入畜牧场的人员均需佩戴口罩并自觉测量体温;在食堂就餐人员需自行携带餐具,避免在食堂集中就餐;养殖园区和办公楼内,人与人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共处同一区域必须佩戴口罩,交换文件或物品时需佩戴手套并及时洗手;办公室内需保持干净整洁,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注意,动物是传播疫病最为敏感的主体,个人防护措施只有更严格,没有最严格。

(二)充分部署畜牧场环境消毒工作

养殖场要配备充足的消毒用品,如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肥皂等人用卫生用品及场区消毒剂、消毒水,坚持定期消毒、杀菌,做好档案记录,不留任何死角。场区全面消毒建议每3天进行一次。除了严格执行佩戴口罩制度外,手套、雨靴、工作服等必要的劳保用品必须配备充足。

(三)有条件有选择性地实施家畜检验检疫工作

随着疫情发展,病毒极有可能发生变异,是否存在家畜感染的可能尚未可知。在严防严控时期,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选择性地对一些出现不适的家畜进行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核酸及抗原、抗体检测,分析是否存在家畜共患隐患,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并为未来更好的人畜感染危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没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与相关疫病控制中心联系,将选择性样本送检,以消除隐患,树立安全信心。

(四)严格实施奶肉产品检验检疫工作

奶肉产品同样是病毒寄生的重要载体,其安全与否不仅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而且也可以反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防控工作是否切实可行。除了常规进行的严格检验检疫步骤外,建议选择性地每隔5天对相关原料奶和生鲜肉进行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核酸及抗原、抗体抽样检测,确保产品优质安全,进一步佐证全产业链防护措施得当与否。

(五)灵活机动部署饲草料资源和奶肉产品调运工作

严防严控时期,饲草料资源和奶肉产品的调运工作是重中之重,除了充分用好“绿色通道”制度,为“菜篮子”产品流通和农产品生产创造必要便利条件,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生产、有序流通外,进出养殖场的所有饲草料资源均需要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在严防严控时期,建议多采用青贮料和生物发酵饲料;鲜奶产品销售除了对现有的销售渠道进行更为严格的操作程序外,建议加强电商平台的销售;肉制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强冷冻保鲜储存,以降低防护成本。

(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谭支良 13874985672)

 

十一、冬作马铃薯春季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我省冬(春)作马铃薯于12月中下旬播种,次年1—2月出苗,4月底至5月陆续收获上市。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时正值我省冬作马铃薯出苗期,做好苗期管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现将这一时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适时引苗或揭膜

开春后气温逐渐升高,必须不定期检查地膜内马铃薯的出苗情况,做到及时破膜引苗。引苗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一小口引出幼苗,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降低膜内温度,切忌破膜过晚而烧苗。由于马铃薯出苗时间不集中,陆续出苗时间跨度7~10天,当前疫情下不必动员大量人工集中操作,只需安排少量身体健康的工人定期巡查处理即可。如果种植面积偏大,用工紧张,但地块排水好,除草方便的,也可等气温稳定超过10℃之后整体揭开地膜,减去引苗工作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春季雨水较多,应及时进行清沟排渍。

(二)预防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病害,当田间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18~22℃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从发生晚疫病中心病株后14~20天内可使整个田块的植株全部感病,最终枯死。其病害特征为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发病的植株是不可恢复的,因此晚疫病以防为主。第1次防病喷药时间应在揭膜后或植株生长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喷药预防。预防药剂可用52.5%抑快净可分散颗粒或25%瑞毒霉喷雾;如果田间发现有晚疫病株要用银发利或福帅得等治疗药剂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三)田间除草

苗期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中后期还会有阔叶草,因此在田间杂草防除过程中要兼顾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苗前除草剂应在马铃薯播种后3天内喷施药剂,苗后除草剂应在齐苗时喷施,除草剂应选择在马铃薯上已登记的除草剂类型,同时选择“禾阔”双除除草剂,才能达到高效除草、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宝成”药剂适合马铃薯地块苗期杂草的防治,可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主要阔叶杂草,对马铃薯苗无药害,土壤中的残效期只有40天,所以对后茬安全。“宝成”药剂施药时间应在杂草的草龄和密度较小时施药防治,此时的杂草抗药性弱。喷药时应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用药量为75克/公顷。另外,25%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长季节喷施1次亦可达到防除杂草的效果。

(四)适当培土

冬(春)作马铃薯多为中早熟品种,其特点多为结薯早而集中,覆土浅会使上部匍匐茎见光伸出地面变成新枝条而不能膨大结薯,同时部分块茎生长易顶出地表,见光后变绿。适当培土既有利于增加结薯数量提高产量,又可防止太阳照到裸露的马铃薯薯块变绿影响品质。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良种繁殖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秦玉芝   13507489208)

 

十二、“抗疫情、降损耗”甘薯采后贮藏保鲜技术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总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万公顷左右,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54%,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其总产量在国内粮食作物中位居第四,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湖南是我国甘薯主产省,甘薯是仅次于水稻与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是我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甘薯采后损耗率达10%~15%,保质降损是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甘薯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具体如下:

(一)质量要求

1.甘薯采收后应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在黏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生长的甘薯,采后应及时除泥。在沙质土壤生长的甘薯,抹去甘薯表面附带的泥土即可,要注意避免伤薯。

2.剔除带病虫、腐烂、损伤、受冻及畸形薯等。筛选过程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转运次数。应避免暴晒、雨淋和霜冻。

3.收获、运输工具、容器应进行消毒。可使用0.2%~1%的过氧乙酸或0.05%的二氧化氯稀溶液擦拭,或0.1~0.2克每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或6~10克每立方米的硫磺熏蒸等化学方法,或采用热烫、紫外线或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4.鲜食及加工型甘薯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贮藏设施准备

1.检查。贮藏前应检查库(窖)整体安全性、牢固性、密封性、保温性,通风管道的畅通情况,必要的风机、照明、监测等设备的运行情况。

2.清杂。贮藏前一个月应将库(窖)内杂物、垃圾清理,彻底清扫库(窖)内环境卫生。

3.通风。贮藏前10~15天,应将库(窖)的门、窗、通风孔打开,充分通风换气。

4.控湿。对于气候比较干燥地区,应在贮藏前15~20天,用适量水浇库(窖)地面,使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对于气候比较潮湿、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将库(窖)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散湿,并在库(窖)地面、墙壁摆放5~7厘米厚的消毒秸秆,或在库(窖)地面铺放疏密均匀、清洁干燥的砖块、干木板等架空或垫底材料,垫层高10~15厘米,防潮湿,利通气。

5.消毒。按库(窖)体积,可使用1克/立方米的过氧乙酸、或0.1~0.2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或6~10克/立方米的硫磺熏蒸24小时,熏蒸完毕后通风换气,排尽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将燃烧余物打扫干净,防止污染。

(三)预贮

在温度15~18℃、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下放置7天,或在温度35~38℃、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下放置2~3天。要保持通风,预贮期间通风量要适当加大,确保甘薯表皮干燥和去除呼吸热。

(四)贮藏

1.应按不同品种、不同用途、不同等级分类贮藏。堆放、码垛时,应轻装轻放,由里向外,依次堆放,贮藏总量不应超过库(窖)容量的65%,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贮藏库(窖)高度的2/3,堆垛与库(窖)顶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米。

适宜贮藏量根据贮藏库(窖)的总容积(立方米)计算,按照每立方米650~750千克,由以下公式计算出适宜贮藏量:

适宜的贮藏量(千克)=窖容积(立方米)×700×0.65

散堆。自然通风库(窖)薯堆高度不超过1.5米。具有地面通风系统的强制通风库和恒温库种薯薯堆高度不超过3米,鲜食薯和加工薯堆高度不超过4米。

袋藏。有透气编织袋、网眼袋或麻袋多种包装形式,如使用有效宽度为550~650厘米、线密度为111tex、经纬密度为36×36根~40×40根/1米的编织袋包装时,甘薯码放高度一般不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观察过道,宽度不小于0.6米(可根据机械搬运作业需要确定)。

箱藏。分木条箱、塑料箱或可防潮防腐蚀的金属筐多种包装形式。如使用容积为1.8~3.6立方米木条箱包装时,甘薯码放高度一般不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运输和检查作业过道。

2.贮藏条件。温度一般控制在10~14℃,相对湿度80%~90%;贮藏库(窖)内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5%。

3.贮期管理。整个贮藏期间,应最大限度地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保持薯皮干燥,贮藏薯不发生冷害。堆垛内外温差不超过2℃,库(窖)内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5%,并及时去除烂、病薯,尽量控制病害发生,抑制薯块过早发芽。

4.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库(窖)体有无鼠洞,若发现鼠洞,应及时进行堵塞。检查库(窖)周围的排水情况,注意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窖内。检查库(窖)体结构,发现库(窖)体裂缝、下沉等涉及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经常维护库(窖)内照明、风机、温湿度监测等设备。

(五)标识

每个贮藏堆垛及最小包装单元均应单独建立贮藏标识。其中应包括品种、用途、产地、收获时间、等级规格、数量、入出库(窖)日期、保质期。

(六)出库(窖)

选择晴朗、气温高于9℃的天气出库(窖)。装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控制好温度,避免冷、热造成的损失。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科加工所所长:李高阳 13875893289)

 

十三、春季蚕豌豆田间管理措施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蚕豌豆是集粮、饲、肥兼用作物,籽粒可作杂粮副食、蔬菜和精饲料,是我省重要的冬播作物之一。我省蚕豆、豌豆主要以鲜豆(菜用)为主。去年秋冬季气温偏高,今年春季气温回升快,蚕豌豆马上进入现蕾开花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处于防控时期,在操作中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护,严格执行疫情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蚕豌豆的水肥管理

进入开花结荚期后,是蚕豌豆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占整个生育期的70%以上,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猛增。在蚕豌豆田内可见到零星的花朵时,是施肥的最适时期,根据田间长势酌情追肥,每亩浇施尿素5~10千克、硫酸钾5~8千克。

蚕豌豆开花期保障充足的水份可保花增荚,结荚期保障充足的水份可确保灌浆壮籽。蚕豌豆需水多又不耐渍,灌水方法以速灌速排为好,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一般在开花结荚前结合追肥灌水一次,尤其是对于稻茬豆。由于蚕豌豆不耐渍,在冬春降雨多的时候和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认真做好排水工作。主沟、边沟、厢沟都要做到沟深、沟直、沟平,畅通无阻,排除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为蚕豌豆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二)蚕豆适时摘心打顶整枝,豌豆及时搭架拉线

蚕豆摘心整枝可调节群体结构,促进分枝早生快发,除去无效茎枝,延迟封行,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通风透光。在田间植株长到10~12层花荚时是对蚕豆摘心打顶的最佳时间。一般在蚕豆开花结荚后期将顶心摘除,摘除后减少养分,促进中下部结荚。整枝是剔除弱枝、无效枝,充分利用强势枝提高产量。

豌豆属蔓生植物,抽蔓期开始搭架、拉线引苗,搭架材料以竹竿为宜。在厢面中间按2米左右的间距插主杆,主杆上端用细铁丝做横支架连接,绑稳拉通,地边插桩拉铁丝固定。用棉线在豌豆茎基部和横架之间来回牵引,使菜豌豆的蔓沿线向上攀缘生长。

(三)蚕豌豆病虫害防治

蚕豌豆常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多在豌豆上发生)等,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锈病和白粉病可用50%多菌灵或2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50%甲霜灵或90%乙磷铝5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防治。以上药剂要求间隔7~10天,连续施药2~3次,直至病害被控制为止。蚕豌豆的主要虫害有潜叶蝇、蚜虫、蓟马、菜青虫等。潜叶蝇和蚜虫可用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在发生高峰期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蓟马以成虫在豆子膨大形成豆荚时为害,伤口在豆荚长成后形成针刺状斑点,严重影响商品性,可用10%吡虫啉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每隔1星期施药1次,连续2~3次,同时可兼治蚜虫和菜青虫。

(四)蚕豌豆适期收获和保鲜贮藏

蚕豆当豆荚饱满、豆粒充实、籽粒皮色呈淡绿色、种脐尚未转黑时为最佳采收期,一般为花后25天左右。自下而上分3~4次采收,每次间隔7~8天。采收时不要伤及茎秆,以免影响后期植株生长。需长途运输的鲜豆荚,宜在下午豆荚水分相对较低时采收。鲜荚最忌在烈日下闷放堆压。

豌豆用途不同采收期不同。食用嫩苗的可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约18厘米时,采摘顶端嫩梢,以后每隔10天左右采1次,共采6~7次。食用嫩荚的可在开花后12~l5天,豆荚充分长大而豆粒尚未发育、即现子不现粒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剥食豆粒,可在谢花后l5~18天豆粒明显鼓起而种皮尚未变硬、荚色变为淡绿、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采收。

采收的鲜食蚕豌豆用塑料薄膜密封,在0~3℃下可保存20~25天。

(湖南省旱粮产业体系育种与良种繁育岗位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录秋   18229968955)

 

十四、湖南春大豆备耕技术要点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春大豆是我省大豆种植的主要类型,一般在3月15—20日前完成春整地,在3月底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我省春季降雨充足常导致渍涝情况发生,且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各地严格的管控措施会导致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渠道不畅,集中用工人员不足,因此春季播种要早做准备。

(一)立足疫情,科学防控

大豆生产主要为大田种植,具有开放性、区域性、阶段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我省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为传统人工种植,播种时存在人群聚集风险,在农事环节要注意防护,从业人员需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另外,在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要多渠道获取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信息,确保肥料、农药、种子的正常供给。

(二)尽早谋划,提前准备

1.精整地。针对春季降雨多的情况,要及时清理田内三沟、田外排水渠,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发生。抢晴天翻耕整地,耕深0.2~0.3米,厢宽2~2.5米,沟宽0.3~0.5米、深0.15~0.25米。

2.选品种。优先购买国审或省审品种,购买时特别注意生育类型为春大豆,避免造成生育期过长、减产或绝产情况发生。

3.防鸟害。大豆两片真叶长出前,容易遭受鸟害,在播种后可采用彩条绳、放置稻草人、喷洒驱鸟剂或盖防鸟网等综合措施,防止鸟害。

(三)因地制宜,适期播种

湖南春大豆适宜播期为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湘南地区适当提前,湘西部分地区可适当推迟。播种方式包括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两种方式,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播种。

机械播种一般采用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或多功能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作业,播深3~5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8~10厘米,每亩大豆密度1.5万~2.5万株。人工播种一般播深3~5厘米,行距4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3~4粒,浅播薄盖,每亩大豆密度1.5万~2万株。

(四)科学施肥,减量增效

大豆为固氮作物,应少施氮肥,根据目标产量和测土结果,合理确定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推荐底肥为每亩施用钙镁磷肥40~50千克,推荐追肥为分枝期每亩追施15-15-15复合肥15千克+5千克尿素。如有条件每亩施用有机肥0.4~1.5吨,则可相应减少或不施化肥。

(五)绿色防控,高效除草

根据病虫草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播种后随即进行芽前除草,避免使用长残留除草剂。病虫害施药在晴天清早或傍晚进行,避免在高温和降雨之前施用。作业过程中应避免重喷、漏喷,以防药害。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植保岗位专家、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淑梅   1319749977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农业厅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与国务院指导组一行座谈
2月8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长沙与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开通消毒产品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守平安抗疫情,省棉科所在行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