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唱响"民生环卫"主旋律 3000万升级"洁净天心"

22.12.2015  09:57

天心区环卫职工正在运用环卫机械进行精细化清扫清洗作业。长沙晚报记者 周柏平 摄

湘江风光带,天心区率先启用的环卫工人休息室为辛劳工作的环卫工人们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天心区书院路一垃圾站里,袖珍花洒自动喷淋让站内雾气弥漫。这是天心区环卫局引进的除臭新设备。该局在全市率先引进自动化负压除臭设施,覆盖了老城区的60个垃圾站,而这一套先进的除臭设备通过喷喷“香水”就能分解垃圾臭味。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反映的事情政府放在了心上,这么快就解决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家住天心区友阿奥特莱斯附近的居民张越华一脸欣喜。张越华家门口的一座地下通道因周边城市建设造成电缆破坏,没有路灯居民出行很不方便。通过摸排,天心区环卫局将这里纳入今年全区6座地下通道改造计划。

  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今年来,天心区唱响“民生环卫”主旋律,实施了垃圾站提质改造、地下通道改造、新建环卫工作间、安装站厕除臭设施等一大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

  为民项目垒起幸福基石,便民服务构筑幸福家园,利民管理提升幸福指数,天心区环卫局今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环卫实事项目,用三个“民”字力促“洁净天心”提档升级。

  为民项目垒起幸福基石

  “每一位干部其实也是群众,应学会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帮老百姓把家门口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每天都会受益。”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这样解读“民生立区”的内涵。

  “民生立区”是一批项目,如果项目不落到实处,“民生立区”就没有载体。

  环境卫生是离百姓最近的民生。

  按照“工作早谋划、调研早开展、项目早确定”的思路,从去年底至今年初,一个围绕环卫民生项目建设的方向、重点和内容的专题调研在全区铺开。

  通过“制定调研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候选项目、组织论证调研、审定实施项目”等阶段,一批群众普遍关心、重点关注的项目优先考虑,并迅速立项:新建 30座环卫工作间、新建高标准站厕3套、提质改造垃圾站10座、安装垃圾站除臭设施配套60套、维修改造地下通道6座、改造旧式垃圾运输车30辆。

  书院路与湘府路大桥交会处的桥下,一个地下通道因修桥电线遭到破坏,失去了自动排水功能,下雨就容易积水,积水就无法通行,每次只能靠人工临时抽水。施工方曾自行修复却并没有达到要求,居民颇有不满。群众亟需使用的呼声让这座几乎废弃的过道抢占地下通道提质改造的“民生清单”;

  西湖路上,蒋家码头垃圾站,二楼便是居民房,一旁是文庙坪社区居民的主要进出通道。这个起到中转站作用的垃圾站,一天将近60吨的垃圾量。旧式的存储和转运方式已经“落伍”,居民对环境改善的期盼,让这里成为环卫部门设施更新的首选。

  便民服务构筑幸福家园

  如果只做项目,而不做耐心细致的服务工作,则是“买椟还珠”。坚持以群众为家人,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的“指挥棒”下,贴心的环卫干部以贴心温暖的举措亮出了全新的民生手笔。

  在10套垃圾站提质改造期间,有10天不能倒垃圾。在周边的单位物业和居民小区,环卫局、所干部、党员提前贴上通知“广而告之”,再一家家上门告知和对接。在沟通的同时,采取疏堵分流,确保垃圾的正常收运。改造中,环卫局还安排了人员在垃圾站24小时值守,避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正是这样的贴心服务,天心区率先完成长沙首批垃圾站的提质改造。

  在白沙路智邦垃圾站,记者看到,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扔进去的一个桌子瞬间“骨折”,一张大沙发也能立马变成“压缩饼干”。改造完成后的新型垃圾站由原来地埋式转变为压缩式,垃圾容纳量由原先只能接收22辆手推车的垃圾容纳量提升到67车,相当于原来的3倍,既减少了二次污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在前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天心区环卫局再次引进自动化负压除臭设施,覆盖了老城区的60个垃圾站,而这一套先进的除臭设备通过喷喷“香水”就能分解垃圾臭味。记者看到,当设备开启后,高度雾化、略带清香味的液体颗粒迅速弥漫到整个空间,不仅增加了空间湿度,还起到降尘作用。

  “以前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垃圾车刮擦的噪音,如今直接压缩钩运,再也没那么吵了,从一旁经过也没那么臭了。”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利民管理提升幸福指数

  “为民利民要始于心、践于行,不断创新方法、加大投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给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谈到为民办实事,区委副书记、区长朱东铁语重心长。

  四个第一、三个第二……数字是最有力的“支撑”。在全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检查评比中,稳定靠前的排名得益于系列利民管理举措的持续推进:

  精细长效的管理。年初伊始,由环卫局领导班子、党员一对一包干,联点指导、包干督查的项目负责制在全区的“网格”内铺开。与片区街道、社区工作衔接,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并主动主动检验整改效果。如今,一个快速处理机制随之建成,路面发现问题,环卫人员15分钟就能赶到现场,一般问题 30分钟就能整改处理,较大问题半天处理完毕。

  洁净模式的创新。从4月份起,一个名为“从墙根到墙根”的保洁新模式全面开展,杜绝清扫盲点,使街道清扫率达100%。在广场西路、新姚路、御邦路、乌塘路等路段,“大加小”双机扫模式的试点正在进行中,城市洁净度进一步提升。

  设施设备的投入。区财政全面加大了设备投入,共计近两千万元,添置了5台洒水车、3台全密封式自压缩垃圾车、10台车厢可卸式垃圾车、19台整体水平垃圾压缩机,安装更换了3000多个果皮筒,更换保洁车700余台等,大大提质了环卫设备科技含量,使传统环卫逐步向智能环卫、高效环卫转变。

  看到的是变化,感受的是幸福。在天心区,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已化为日渐深厚的幸福底蕴,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已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