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陇德:脑卒中成国民第一“杀手” 合理防控是关键

16.10.2016  22:09


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院士 付敬懿 摄

  中新网长沙10月16日电 (付敬懿 杨文)“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导致中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疾病,防治任重道远。”10月16日,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湖南省脑科医院督导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相关工作时强调,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问题不容忽视,大众必须提高自身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以预防。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发病年轻化趋势加剧,近50%的中风患者为40至64岁的中年人群。据2010年卫生部《中国卫生年鉴》数据统计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第一位的疾病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包括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和过量酒精摄入等。”王陇德表示,目前大多数人缺乏对慢性病的科学认识,而当下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分流行,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沾染上并逐渐形成缺少运动、吸烟酗酒、睡眠不足或过度、精神压力大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王陇德说,面对脑卒中,公众尤其要认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中风家族史这八大危险因素,当存在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就是中风高危人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是高危中的高危。

  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王陇德指出,及时改变主观认识并调整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降低血压、血糖、肥胖等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面对严峻的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控形势,目前国家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医疗诊治,我们正倡导将工作重心前移,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预防慢性病。”王陇德说,自2009年起,国家就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通过基地医院网络及三级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探索慢性病防治结合的新模式。

  “湖南因饮食习惯等问题,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高发地区。”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秋庭介绍说,该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脑科疾病患者25692名,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癫痫、脑功能性疾病、老年痴呆症。

  慢性疾病发现得越早越好,普通民众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了脑卒中?刘秋庭首创了“三三三”原则快速识别,即首先让被怀疑对象说出任意三句话,听其言辞是否表达清晰,疑似患者往往词不达意、含糊不清;然后让其向上举双臂三下,每下停留5秒钟,看能否坚持,疑似患者手臂根本不能举起来,或者只能单侧举起;最后让被怀疑对象前行三步,看是否发生拖步、走路不稳倒向一侧。若三项中任有一项出了不正常,都高度怀疑是发生了脑卒中,应尽早就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