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
本网讯(通讯员邹娟)近期,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长沙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组织了110名老师奔波在市区每个角落,为全市143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送去温暖和专业康复。
为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依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精神,切实落实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长沙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组织了110名特校教师于9月7日至12日对市内六区143个残障儿童进行首次送教上门工作。此次送教对象以脑瘫孩子居多,送教的具体内容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家长指导等,送教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还为每位残障孩子准备了书籍、小玩具和零食。
“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残障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探索开展送教服务,就是将信心和理念送到家。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想着他们,社会还在关注他们”。谈到送教的目的,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总书记张锡在送教动员会上如是说。
很多残障儿童家居偏远乡村,为了不给送教的家庭增加负担,老师们带着干粮上门。在送教过程中,有的老师根据摸底的信息,到了残障孩子家附近,因为电话临时打不通只能又返回学校,第二天再去。有的老师发动家属开车一起送教,负责开福区送教对象的邓莉萍老师为了本组老师出行方便,请自己的丈夫开车送老师到各个残障孩子家里。
家住望城区月亮岛社区中华岭村的小芝(化名),今年14岁,父亲已病逝,母亲、姐姐和小芝都是智障人士,都没进过学校门,靠领取政府低保维持生活。小芝的情况是家庭中最严重的,脑性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左侧肌张力强,行动不便,流口水很严重,不能说话。在社区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该校周芳老师和廖园园老师进行第一次送教上门。老师送来了分指板帮小芝练习分开手指,给她的小腿绑上沙袋,锻炼她的下肢力量。这个村有两个脑瘫孩子和一个听障孩子,村委会决定,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送教上门教学点,方便老师去送教。村委会工作人员连声感谢说:“这样做是真正为民做实事”。周芳老师感慨:她们一家很可怜,但还是很幸运,当地政府扶残助弱的工作做得很好,让这样特殊的贫困家庭生活有了保障,还说下次要把她自己的孩子带到小芝家里,让孩子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
小宇(化名)是此次送教对象中的重度脑瘫孩子。身体严重扭曲变形,把手和腿别进小竹椅子勉强坐着孤独的看着电视。15年前因母亲在怀孕超过预产期将近20天才去医院生产,因缺乏相应的孕产知识,孩子出生窒息严重缺氧,在省儿童医院ICU病房住了两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此后又断断续续的做过一些康复治疗,但是成效都不显著,因此就放弃了后续的治疗。当送教的李少雄老师和黄薇佳老师问及他母亲对孩子将来有什么期望时,她几乎泣不成声,告诉两位老师,她们一家人都绝望了,不抱任何希望。在小宇的家里老师还意外地看到了移动小饭桌、移动椅子和一个可以牵着滑行的小工具箱,里面放满了小工具(起子、钳子之类),可以给小宇当玩具,一打听都是小宇的爷爷利用家里的旧家具改造的,这一家人太不容易了,这样微薄的收入,艰难的养育着一个脑瘫孩子,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生活帮助。到了午饭时候,两位老师为了不增加这个贫困家庭的负担,坚持空着肚子回学校,走的时候,孩子的母亲拉着老师的手,期盼着问:“老师,我这个孩子真的会好起来吗?”两位老师潸然落泪,安慰这位母亲:“我们就是来帮助孩子的,孩子以后肯定会比现在好,我们会尽快安排下周的送教时间。”
面对着老师浓浓的爱心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家长们感激不尽,都期盼着问道:“老师,你们下周什么时候来啊?”让老师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看着一个个适龄残障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入校读书,老师们心生惋惜,纷纷表示再苦再累也要把送教上门坚持下来,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为这些孩子打开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