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单身叔叔抚养孤儿姐弟20余年不离弃
郭谦发(左)与侄女一家。 王冬媛 摄
郭谦发(左)在菜地劳动,侄女郭逸飞一家来帮忙。 王冬媛 摄
中新网桂东2月20日电 题:“父”爱如山 单身叔叔抚养孤儿姐弟20余年不离弃
作者 王冬媛
25年前,湖南省桂东县青山乡寨坪村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郭谦发哥嫂的生命,一双年幼的儿女成了无人照看的孤儿。慎重考虑后,年轻的郭谦发把姐弟俩接回了家,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如今,孩子们长大成才,郭谦发也年届半百,婚姻感情路上仍形单影只。他说:“孩子们幸福开心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2月15日,和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得郭谦发家里亮堂堂的。48岁的郭谦发哼着小曲取下柴灶前熏挂的火腿,又转身打开冰箱拿出鱼和菜。侄女郭逸飞小两口在一旁麻利地洗、切、炒,侄孙女在各个房间里穿来穿去,不时拿颗花生塞在叔公郭谦发嘴里。
手机响了,是节后刚返上海宝钢公司打工的侄子郭敏凡打来的。郭谦发一边和侄子话家常,一边招呼着蹦蹦跳跳的侄孙女。他说,最享受这样一家人的天伦之乐。
这样的温馨却是历经坎坷后的回报。郭谦发回忆,1992年春节刚过不久,哥嫂上山干农活不幸遭遇意外身亡,一天之内家散了。郭谦发把只会哭着找妈妈的5岁多的郭逸飞和2岁的郭敏凡接回了家。
当年,郭谦发才23岁,青春正茂,正在和心仪的姑娘谈恋爱。那姑娘对郭谦发很中意,但见他家境贫困,父亲年迈患有肝硬化、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想着结婚后要照顾病人又要承担经济压力,本就犹豫不决。自从郭谦发把一双年幼的孩子接回家后,姑娘更是干脆断了联系。郭谦发遗憾了一阵后也想开了,他对病中的父母承诺:“有自己一口吃的,就绝不扔下一双孩子不管。”
就这样,年轻小伙成了一家五口的顶梁柱。他每天起早贪黑干活,上山育林下地种田,喂猪喂鸡,空隙里还打零工贴补家用,尽管辛勤劳动,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那时,卖一头猪才400多元,父母每月药费就近200元,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靠借,农资化肥全靠赊账,累积最多的时候,家里负债一万余元。”郭谦发说,“白天在外拼命干活,晚上则回家照看老人小孩。”
生活的艰难消磨着郭谦发的青春。艰苦岁月里,再没媒人介绍哪家姑娘上门,郭谦发也抱定单身一辈子的决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逸飞姐弟俩体恤叔叔的辛苦,姐姐郭逸飞6岁时学着洗衣做饭,每天从村小放学后,还打上一篓猪草。一人提不动猪食桶,姐弟俩就用扁担半桶半桶地抬到猪圈。
郭逸飞就读小学五年级需要去20里外青山乡中心小学寄宿就读,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开学那天,郭逸飞躲在菜园子里愣是没去报到,学校老师几次前来家访,爷爷奶奶和叔叔也都反复劝她返校,但郭逸飞仍坚持辍学。
郭谦发说,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年顺从了侄女的意思,没让她多读点书。一旁炒菜的郭逸飞接过了话头:“我从不后悔。如果时间倒回去让我重选,我还是会选择辍学,我有能力分担家务,不能让叔叔一个人扛。”
郭逸飞说,“孝老爱亲、责任担当”是叔叔一辈子在示范的人生道理,只要有品德有进取心,不在学校也能学到本领。她承包过单位食堂、当过宾馆领班,每份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逢过节,她都会带上一家四口回“娘家”小住。
侄女没能多读书,郭谦发坚持让侄子读完了职业中专。郭敏凡毕业后去上海打工,最多的时候兼职3份工作,从最初400元工资到现在每月6000元,都不忘寄钱回家补贴家用。
还清债务后,姐弟俩又盘算着改善家里居住条件。他们把多年攒的钱交给叔叔,在征询了叔叔的意见后,在山下居民联建点建起了两层的小洋楼,把家从孤零零的山坳里搬了出来。
郭谦发的双亲前些年过世了,侄子侄女长大离家了,敞亮的大房子里常常只剩他一个人。他仍是每天出门劳动,看到孩子上学道路有杂草了就腾出时间平整好,抽空帮小卖部残疾老板挑够水和柴,探望摔断了腰的邻居帮其做家务。若是遇上修路修桥的公益事业,他总是首批义务投工投劳,直到工程完工。
谈及新年愿望,郭谦发腼腆一笑:“最大的愿望是28岁的侄子早日成家。当然,自己也希望有缘分能处个老伴,甭让侄子们老记挂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