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焊接一台汽车车身 工业机器人长沙加速上岗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长沙晚报报道 随着“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国内机器人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工业机器人市场接受度和成本控制正快速提高。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制造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华恒机器人、长泰、宇环智能、镭目科技等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异军突起,抢先布局下一机器智能化产业竞争。目前长沙哪些产业领域使用机器人比率较高?长沙机器人制造处于什么水平?带着这些读者关注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应用
机器人来了,长沙汽车、工程机械生产自动化程度加快
上海大众长沙工厂下月将正式投产。这里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而工业机器人也成为这里最靓丽的色彩之一。
走进上海大众长沙工厂车身车间,一排排身披橘色“战袍”的工业机器人特别引人注目。
“正式生产后,这里将有600多台德国库卡机器人同时工作。”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自动化程度高,车身车间每60秒就可完成一台车身的焊接。
不但是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比亚迪等长沙汽车工厂都配备了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因为车身焊接等施工环节的工作特殊性,工业机器人在这些环节大显身手,发挥了超常规的效率。
工业焊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不但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机器人焊接的精度也高于人工的水平。而在制造环境较为特殊的油漆涂装生产环节,在全封闭的空间内,工业机器人也广泛得到应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长沙汽车、工程机械、材料、食品饮料等产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在宁乡经开区的华润怡宝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全自动的纯净水生产线上,一台台搬运机器人正在忙碌,它们很轻松地将一大箱一大箱新灌装的纯净水放到包装线上。
制造
关键技术卡壳,机器人本体九成进口
在长沙企业大量引进工业机器人的同时,不少长沙本土企业也开始深耕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向本地和外地企业输出工业机器人,以及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的一些核心配件都来自进口。如机器人本体九成以上是国外制造。一位长沙工业机器人企业高管告诉记者,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虽然国内厂商也能制造,但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导致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生产。
如国外制造的同一款机器人本体售价只有20万元,而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成本就高达三四十万元。这样的尴尬,制约着国内机器人本体产业的发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粉尘、噪音等恶劣工作环境,采用机器替换人来干这样的脏活累活最合适不过。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镭目科技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加渣机械手,以及钢铁焊接机器人等产品,但无一例外,其机身本体也是来自国外的品牌。
预期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有所扩大,在德国市场,除了汽车行业,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也增加了机器人的利用。
你能想象早上吃的粉也是工业机器人搬运的吗?而现在它正在成为现实。虽然工业机器人确实多用于高端产业,但在人口红利拐点来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取代简单重复的人力劳动,而价格实惠的国产机器人成为他们的首选。
目前中国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5万台,约为日本的1/10、德国的1/4,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见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问题
自主企业不可沦为进口核心部件分销商
需求巨大,热情高涨,还有政策的东风,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价格和产品竞争都十分激烈,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行业研究显示,2014年,全球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约为2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占约十分之一。而这当中,真正属于中国本土产品的市场规模只有20亿-30亿元。
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漾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基本上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的应用技术,但是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同等质量的机器人产品国内企业可获得利润很少,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人力、研发和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国产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占据。
有关专家提醒,从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做组装和集成,做机器人整机,但关键元器件、关键部件和技术还是依靠进口。因此,工业机器人是值得政府引导来发展的一个领域,自主企业不可沦为进口核心部件的分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