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现清代精美石刻 为“唐氏宗祠”建筑雕饰
炎陵县鹿原镇柳山村农户唐龙生家后院长条石上的“双龙戏珠”雕刻。
堆砌在农户唐龙生后院里的石刻,上面有精美花纹。
竹子掩映下的一些厚重石头,历史感跃然眼中。 摄影/刘洪文
红网炎陵4月13日讯(长株潭报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黄盼 通讯员 刘洪文)炎陵县鹿原镇柳山村下边组,距炎帝陵五六公里,这里六成左右当地人都姓唐。近日,炎陵县文物部门在当地农户唐龙生家中发现了数方精美的清代石刻。这些石刻于清朝道光年间刻制,原为当地“唐氏宗祠”建筑雕饰。这些石刻上刻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雕刻精美,造型生动。其中,一幅“双龙戏珠”图尤为光彩夺目。
农户家后院堆放的精美石刻原来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唐龙生家后院水井边,六七块颜色深沉的石头映入眼帘,两块圆石两块方石叠放在一起。乍一看最上方的那块长条石头,以为是唐龙生家的洗衣板,可用水冲洗这块方石,就看到雕刻痕迹,这块长2.6米、宽0.4米、厚0.2米的长条石刻上出现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图案。据了解,这块石刻原为“唐氏宗祠”祠堂正门上方的石雕,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寓指家族人丁兴旺,事业飞黄腾达。
除了这块雕刻了图案的石刻,在唐家水井边不远处,一块断裂的花岗岩照碑也被翻了出来。暗褐色的照碑上出现了一行“道光丁酉年季夏月上浣之十七年立”的字样,原来他家的这些石刻已有178年的历史。据唐龙生介绍,他家后院曾是“唐氏宗祠”所在地,当年宗祠所在地基被他买下,在此基础上他建了住宅,祠堂内很多石刻便遗落在此。
宗祠被拆除后很多雕饰石刻遗失各处
《长株潭报》记者采访得知,上世纪九十年代,“唐氏宗祠”地基拍卖,因为唐龙生要建房子,他便将年久失修的祠堂买下,拆除了祠堂建筑,新建了自家住宅。宗祠被拆掉后,里头的一些物件相继被族人搬走,部分石材因太重,便一直堆放在他家后院。
记者在唐龙生后院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墩、石柱、石板等,这些石刻上面同样刻有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雕刻精美,造型生动。院子中央,呈弧形还依次摆放着6个门墩,上面刻有“富贵花开”等图案,光彩夺目。据当地村民介绍,“唐氏宗祠”的牌匾现落入一位村民家中。“有些大石头和建筑物件估计还有可能被用到炎帝陵中去了。”唐凌建说。
□村民回忆
宗祠像四合院,曾被用做仓库
说起“唐氏宗祠”,当地村民回忆起这个宗祠到底是个什么样,大家只能用零星的记忆拼凑。
在柳山村村支书记忆中,祠堂很古朴,跟村里的房屋建筑不同。“下边组几百口人,百分之六十的人姓唐,‘唐氏宗祠’在我记忆中一直很神秘。”柳山村40岁的会计唐女士说,记忆中的祠堂大门总是紧闭,小时候还爬过围墙往里边看过。
“它像个四合院,青砖瓦房,祠堂”
前面好像还有一些类似石狮子的物件,是村里比较特别的建筑。”柳山村村主任唐凌建说,这个祠堂以前是唐氏族人修建的。在他小时候,祠堂一直用来做仓库,里边放了稻谷和农具,“因为这个地方被用做仓库,所以一直关着大门,进不去。”
唐凌建说,鹿原镇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加之当时唐氏族人众多,想来当时唐氏家族富裕,修建宗祠也有薪火相传的意思吧。
□专家声音
炎陵县文史专家张观怀:
这些精美雕刻可研究当地民俗
看过唐龙生后院精美石刻的炎陵县文史专家张观怀说,这些花岗岩材质的石刻以花纹雕刻为主,用阴刻雕刻手法,水到渠成。另外,在距鹿原镇柳山村下边组五六十公里外的龙渣瑶族乡一处古祠堂建筑内,也发现了大批清朝乾隆年间石刻,数量达47方之多,被当地人称为“大屋石刻”,目前尚保存完好。
“这两个地方的石刻,前者是汉族石刻,以花纹雕刻为主;后者为瑶族雕刻,以故事手法雕刻为主,每块石刻都有一个故事,比如八仙过海。”张观怀介绍,这些雕刻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对研究当地民俗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唐龙生家后院发现的“双龙戏珠”等系列清代精美石刻,当地文物部门正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