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的发展新局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开创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的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经济总量
2012年迈上2万亿台阶,2015年达到2.9万亿元,年均增长1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迈上4000亿台阶,达4008.1亿元,年均增长16.4%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838元、10993元,年均分别增长7.9%、10%
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1万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61.5%,五年提高23.8个百分点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以上,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6.3%5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万亿元,
城镇化率提高7.59个百分点,达到50.89%累计投入财政民生资金1.54万亿元
实施扶贫攻坚项目5.9万个,减少贫困人口541万
回顾“十二五”:湖南展现无穷力量与豪情
1 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出台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和“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装备制造成为首个万亿产业;
●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电子信息、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8%以上;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2 构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省直管县(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有序进行;
●公布省本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完成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7%,向长沙市和其余市州分别下放190项、16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负面清单”,编制省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债务预算;
●以农信社改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等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深化;
●撤乡并村改革有序推进。
3 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获国家批准;
●超级杂交稻、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高铁电传动系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南和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口岸等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湘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成功架通湖南至欧美的“空中桥梁”;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9%,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6.4%、17.4%。
4 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改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清水塘等五大区域整治效果明显;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主要江河Ⅲ类以上水质达到96.9%;
●近两年关闭小煤矿588座;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
●完成8463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671个美丽乡村。
5 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实施全省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
●出台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教育卫生人才津贴、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原民办代课教师和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民生政策;
●提前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全面完成101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生营养改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
6 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配合省政协做好“双周协商”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
●率先实行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服务法治化和规范性文件登记制度。
7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
●实现省级行政机关政企、政资分开;
●建立市(州)长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和重大决策部署督查制度;
●网上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快。
奋进“十三五”: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上砥砺前行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五大重点】
●坚持创新发展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
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两型生态新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坚持共享发展
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1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开放共享、军民协同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等政策体系;
●在高端装备、先进储能材料、“互联网+”、大数据、节能环保、传感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项目;
●实施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现代交通和产业体系的对接与配套;
●促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在全省范围落地运营;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统防统治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模式。
2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采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实施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购租并举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
●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
●发展政府性基础设施基金,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地方金融类企业做大做强;
●探索建立水利、交通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机制;
●规范省属监管企业董事会建设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实施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和风险预警机制;
●支持建设中国(长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3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启动30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左右;
●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
●开建7条500千伏省内特高压配套线路等主电网项目;
●开工建设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湖南段;
●加快光纤高速宽带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
●建成长株潭城际铁路,加快长株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4 不断拓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空间
●以规划、交通、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为重点,以17个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高起点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努力打造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推动环洞庭湖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
●完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园区、口岸、会展平台功能,建设“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
●抓紧实施棚改三年计划,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提高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扩大市县政府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统筹安排的自主权;
●深入开展扩权强县、强镇试点,推动产业项目、信贷资金、生产要素向县域倾斜。
5 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启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
●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红线保护、生态补偿、责任追究、环境保护督查和环境监督执法等制度;
●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下大力气治理雾霾;
●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与合同环境服务;
●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合同能源管理;
●建立高耗能项目能评验收制度;
●加快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6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以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战场,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
●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带动社会和金融资金380亿元,实施群众增收、易地搬迁、素质提升、兜底保障、基础扶贫等“五大工程”;
●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
●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7 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增加对创业就业的财政专项补助;
●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健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调整机制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研究实施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合并;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人;
●按政策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
●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标准融合;
●沿西部边远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覆盖全部贫困县,对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给予学费补偿;
●支持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和高值耗材费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390元;
●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启动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实施县级未达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质改造,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黄晓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