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青山绿水,老天爷都流连忘返
鹿芝岭村6.1平方公里的土地,绿化面积达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 章帝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9月16日讯 (记者 蒋志斌 通讯员 杨响 )郁郁葱葱的苗圃、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漂亮的小洋楼……走进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庄美得令人沉醉。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鹿芝岭村坚持“幸福不会从天降,美丽乡村等不来”的思想,建设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家家有庭院,完善公共绿化
进入村庄,掩不住的绿意扑面而来。全村6.1平方公里的土地,绿化面积达80%,16公里的主干道已全线绿化。
“从2003年起,鹿芝岭村开始绿色产业转型,按照‘绿色出效益,生态可持续’的思路,重点发展苗木产业。”鹿芝岭村党支部书记杜放鸣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村部实现了三个转变:低产到高产、普通林到珍稀林、农庄到观赏林的转变,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
2011年,鹿芝岭村在四个村民小组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整改街道1.5公里。如今走在乡间小道上,太阳能路灯让村民不再担心走夜路;沿线民居清一色蓝瓦白墙,古朴而典雅。
去年,村上又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将双鹿路—杨林—四顺堂—三环线打造成鹿芝岭生态风景走廊,推进沿线农户庭院绿化,完善公共绿化。“村里现在家家建起了庭院,环境很美。”杜放鸣自豪地说。
投身乡村建设,村民自建公园
“在鹿芝岭村,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高涨,最时髦的方式便是建公园。”杜放鸣说,一字墙村民黄村茂两年前投入20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面积达200多亩的杨梅湖公园,园内大型树木上万株,步道2000多米,环境优美。不仅如此,他还自发拆除了公司的储存仓库,在自家门口新建了一所农民公园,成为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村民廖志明原来在外发展,回村后感受到家乡美丽乡村变化大,为了更好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毅然卖掉了长沙市的住房,投身于鹿芝岭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起了农民博物馆,担起了鹿芝岭文化宣讲员,向每一位驻足于此的村民和游客讲着老故事与新时代。”杜放鸣说,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交融,为鹿芝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此外,该村还通过开展“美丽乡村靠大家,捐一幅壁画,添一份光彩”活动,让村民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创建美丽乡村的浪潮中来。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