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幸存抗战老兵讲述历史 亲历8个弟兄被杀害

17.06.2015  13:09

(王国英和老伴生活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记者 方阳 摄)

  红网湘潭站6月17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冯叶)王国英的家在湘乡市潭市镇的大山里,几间简陋的土砖平房,屋顶瓦片多处破损,泥土地面坑坑洼洼,电灯泡上蒙了一层灰,发出微弱的光,整个房子十分阴暗。家里唯一的亮色,是门口的一幅大红色对联:“万代河山感恩八年忠义胆,一身铁骨喜迎五岳长寿松。”横批是“抗战老兵光荣”。
  
  没错,86岁的王国英是一名抗战老兵,他为守卫家园付出了全部青春。他的晚年,和老伴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
  
   入伍:扮成乞丐探敌情
  
  “你记下来了吗?”“把你的本子给我,我看记对了没有?”采访过程中,王国英会反复确认我们的记录是否有偏差。他的严谨和认真,源自70年前的战争经历。他是一名情报兵。
  
  1943年,在十四个兄妹中排行老五的王国英被“抽中”,作为补充新兵,被安插在国民革命军第73军15师185团3营机枪3连。军长是湘乡人彭位仁。王国英参军没多久,战争就打到了家门口。
  
  1944年6月,侵华日军再次进犯长沙,并沿粤汉线一路南下,侵略株洲、湘潭、衡阳等地,他所在的73军奉命进驻湘乡,在潭市、谷水、娄底到蓝田一线阻击敌人。在潭市长大的王国英因为熟悉地形,“成了一名不穿军装的探子。
  
  “我打扮成乞丐的样子,去各个偏僻的角落假装找吃的,实际上是去刺探敌情。”王国英每天天一亮就出发,翻山越岭打探情况。一天,“乞丐”王国英发现了两名鬼鬼祟祟的日本兵:“他们一个在河边,一个躲在墙后。肯定是来看地形的。”他赶紧往回撤,并一路留下记号,赶回部队报告军情。这意味着,日军对潭市的进攻开始了。
  
   亲历:8个弟兄被杀害
  
  1945年1月17日,日军兵分两路,往潭市镇观音阁方向而来。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大,日军共来了100多人,“他们来了3架飞机,向潭市扔了6颗炸弹。”这天,王国英和8名战友带着手榴弹和4支枪,以一种慷慨赴死的决然,上山杀敌。
  
  “我们从山下往山上走,可日本人在山上用机枪扫射,我们以树丛做掩护,一步步向山顶走。”王国英说,他们一路随着自己留下的记号,终于到了敌人的面前。他们把手榴弹扔进敌军阵地,发动突袭,伤敌之余也遭到日军的疯狂反击。
  
  “我的8名战友,在一个小时内,就被敌人杀光了。我亲眼看见他们中弹倒下。”王国英很激动,当时只有15岁的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死亡,他也第一次用枪打死了两名日本兵。很快大部队赶来,将观音阁阵地拿下,日军从此逃出了潭市镇。
  
  天色拂晓。王国英看着越来越清晰的大山,悲从中来。抗敌的紧张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回想起8个兄弟接连牺牲的情景。
  
   心声:历史不应被忘记
  
  “如果不是腿不能走了,我一定要带你们去看看。就在这几座山后边。”王国英老人说:“过去,很多人不知道潭市也被日本人入侵过。”为了让后人记住这8名牺牲战士的抗日功绩,王国英提议要给他们立碑。现在,在观音阁,一座小小的石碑已经立起,上面记载的正是这段抗日荣光。
  
  在王老的房间里,一口旧木箱落在柜子上,里面存满了王国英的“宝贝”。他年轻时的笔记本和各种证件。我们从中发现,在他的抗战履历表里,还有更多的功绩,如随73军在新化、娄底以及湘中地区一带参加湘西大会战,苦战两个月并取得胜利。可他记忆最深的仍是在家门口——观音阁的那一场战斗。
  
  这就是一个15岁少年对战争的最初记忆,这种伤痛伴随了他整整70年,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两年,通过“幸存抗战老兵关爱计划”,王国英的抗战故事被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发掘。今年3月5日,王国英因心肌梗塞、冠心病入院。志愿者在他出院之后才得知情况,很快赶到潭市镇,给他送去了1200元慰问金。
  
  王国英的老伴告诉我们,丈夫住院期间,只有她一人照顾,再无他人来探病。这些年来,两人一直生活在这个灰蒙蒙的房子里,自己种菜、养鸡,彼此扶持。现在已进入夏季,王国英仍光脚踏在一双60年代的棉鞋里,其脚趾部分的棉絮已经掉光。
  
  而这栋土砖房一田之隔的对面,是儿子家崭新的两层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