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工业经济亮点连连看

13.01.2016  11:51

 

  2015年,我市工业经济形势较好。(记者 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1月13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王超 通讯员 袁乐夫)有人说,“拴住了工业这个‘牛鼻子’,就拴住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命脉。”这话对素有“工业重镇”之称的湘潭而言,确实是一幕真实写照。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新常态”唱响经济主旋律之下,湘潭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尤为引人关注。1月12日,市经信委正式对外发布了2015年湘潭工业经济“收官”成绩单。

  湘潭工业如何“收官”,来年的走法又是怎样?记者与您一起来聊聊这份“成绩单”。

  8.0%

  市经信委通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市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42.11亿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工业增速保持在8.0%。

  与此同时,2015年前11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8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

  “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甚至还有人认为‘新常态’意味着经济衰退,其实不然。”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湘潭全年规模工业增速保持8%的增速,一方面反映了湘潭工业“稳”字当先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新常态”下湘潭工业谋划的新方向。

  7.0%

  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经济发展方式也随之从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增长。在这中间,有两个关键词注定绕不开——“节能降耗”和“两化融合”。

  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1—11月,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预计全年下降7.0%,超出优秀标准2个百分点;全市共淘汰铁合金、水泥、造纸等8个行业20家“五小”企业,新增17家企业申报“两型”技术产品。

  其中,锰矿地区28家重污染涉锰企业全面关停,绿心地区砖瓦污染企业全部退出。竹埠港28家重化工企业整体搬迁,换来了一片蓝天碧水。

  湘潭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勇辉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也意味着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而上述这些数据的出现,正表明了湘潭在着力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质量方面的决心和勇气。

  189.36

  记者了解到,2015年前11个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33.71亿元,同比增长26.1%;先进装备产业增加值达到189.36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此同时,我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也迈出了湘潭的“加速度”。数据显示,仅2015年,湘潭就重点培育了50家“专精特新”企业,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0家。其中,有12家企业获得省级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资金285万元。

  “1+4”

  与“专精特新”相携而来的,是呼之欲出的“1+4”产业体系概念的成型。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最新编制的湘潭“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中,就首次提出了“打造‘1+4’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工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即,选择智能装备制造(包括先进矿山装备、工业机器人、海洋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加工等五大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此举为湘潭未来五年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311”

  早在2015年年初,我市就确定了“311”工程的推进计划。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推荐11个产品列入省“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数量位居全省第二;4项专利列入“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居全省第二位;5项技术列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导向目录(2016),全省30项,湘潭占5项,排名全省第一。

  “一中心、两平台”

  记者注意到,经一年多时间的沟通和商谈,我市“智慧湘潭”建设与华录集团正式达成合作,目前相关部委正在着手顶层设计,明确以“一中心、两平台”为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内容,2016年湘潭将全面推进“智慧湘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