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溯源媒体行•“爱国诗人”屈原

07.10.2014  13:13
湘学溯源媒体行•“爱国诗人”屈原 - 社会科学院
湘学溯源媒体行•“爱国诗人”屈原 - 社会科学院
湘学溯源媒体行•“爱国诗人”屈原 - 社会科学院
湘学溯源媒体行•“爱国诗人”屈原 - 社会科学院
来源: www.hnass.cn

汨罗江水流淌的爱国精神

河马的海伦,邂逅了你的湘夫人;歌德的玫瑰,与你的兰草同馨香。

当杨度喊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当世人感慨“一本湘人奋斗篇,半部中国近代史”时,屈原的在天之灵当可告慰。
  三闾大夫留下的爱国精神与浪漫主义,仿佛汨罗江的逝水,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不仅没有在湖南断绝,反而随着时间流淌,深深镌刻进了湘人的骨子里。

冒着8月的酷暑,在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厅级纪检员、省湘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云波的带领下,“湘学溯源媒体行”采访团来到汨罗,探寻两千多年前,屈原最后驻足的地方,寻找湖南人每逢危机,慷慨赴国难的精神之源。

汨罗江畔,拾级而上,屈子祠幽雅巍然。祠正门高高的牌楼,朱红的墙漆带上岁月流逝的古朴,已漫渗开来。“屈子祠”三字中上而立,如眉心一点红。屈子与渔父的对谈,屈子喜欢的香草,屈子怀沙自沉,以浮雕的形式刻于牌楼浮雕之上,屈子的浪漫不羁的精神空间,被窥探一角,写意形象呈现。

屈子祠内,廊墙上镌刻着《离骚》全文。一尊高达三米的屈原铜像矗立于殿中,衣袂飘飘,脚踏云霓,眼神深邃,昂首向天。站在铜像前缅怀思量,恍如重回那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壮历史中。

   

  江上孤忠熠千年

楚怀王、顷襄王时期,正道直行的屈原,为国事君王竭忠尽智,力推改革图强,却被忌恨诽谤,遭楚王两度放逐。从郢都到武汉,再至鄂城,过岳阳,至常德,至辰溪,直至汨罗,颠沛流离。

放逐途中,在江边边走边吟诵诗篇的屈原,面容枯槁,憔悴萧索。疼惜他的渔父劝他,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不如随波逐流,与世沉浮,保全自身。他决绝,怎么能以皓皓之身,去蒙受世俗的尘埃呢?我宁愿跳进江中,葬身鱼腹。

在汨罗的那些日子里,他常与渔父在江中捕鱼,与农夫在田间劳作,与巫师在民间采风,不时吟咏诗歌。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何不乐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屈原不肯。他笔下频频出现的香草美人,总是心中念念不忘的楚王和国家。

千百年来,屈子祠前,汨罗江水静静流淌

顷襄王21年,秦将白起率兵攻破郢都,都城人民四处逃难。眼看自己一度强盛的国家已经无望回天,屈原便选在楚人“祭龙”的日子怀沙自沉于汨罗江,决节殉国而去。

这一缕江上孤忠穿越千年,仍赋予祠前这一江汨罗水沉郁的情思和底色。这条并不阔大奔腾的河流,因为屈原,有了不一样的文化意味,吸引着无数前来朝圣吟咏凭吊的人们。2000多年来,贾谊,司马迁,韩愈,李白,杜甫,苏轼……或以诗赋敬吊,或以宏文致意,或来屈原这里取暖坚志,或以屈原自比自期。

 

      屈原是湖湘文化的底色

在“屈原与湘学”座谈会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肖永明教授认为,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史上,屈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传统,湖湘文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湖湘学者有“褒美乡贤”的传统,对于本土文化精神有一种自觉的继承、推崇与弘扬。肖永明认为,屈原精神奠定了湖湘文化精神的基本格局,成为湖湘士人精神气质的底色。对屈原的祭祀、纪念活动是湖湘文化象征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士人力图构建一个由屈原开其端,由周敦颐、张栻、王船山、曾国藩承其绪的湖湘学脉。湖湘士人认同这种文化传承谱系,也以延续这一谱系、弘扬湖湘文化传统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屈原忠君爱国的精神、上下求索、忧国忧民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在历史上曾经鼓舞、激励着湖湘士人,塑造了湖湘文化精神,成为湖湘精神气质的重要内涵。(《湖南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