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湖南重拳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 祛多年沉疴 还一江清水

26.01.2015  16:14

      湘江之疾,主症在“”——上游山区重金属富集,沿江工矿企业无序排放,重金属排放量一度占到湖南的70%,全国的18.7%。治理重金属污染,成为当务之急。

  2013年以来,湖南把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计划用9年时间,再现一江清水。前不久,记者沿江走访,深入几大重点治理片区,近距离感受湘江之变。

  关——

  企业不能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企业

  车入湖南临武县南极岭。路是土路,常年被运矿车碾压,难觅平地。颠簸中,当地的同志不时把手指向窗外:“看,这些以前是选矿厂,那边是被炸掉的非法矿井,那里是留下来的尾砂库……

  山下便是甘溪河——湘江的支流之一。河水在山中弯了几十道弯,地方便取名三十六湾。

  有色金属之乡临武,三十六湾的名号无人不晓。这里是临武县的主矿区,成规模采矿历史有数百年。改革开放后,10余万人涌入山区,不断演绎追逐财富的疯狂。

  “随处可见选矿厂,漫山都是矿石堆。”在临武县委常委、副县长唐国林的记忆中,没有比“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更贴切的词来描述三十六湾曾经的面孔。

  整治三十六湾,用的是“休克疗法”。“先‘休克’,再‘治疗’,第一步就是停水、停电、停供炸药。”临武县政府干部石传文最早加入整治队伍,也最先感受到触动利益的艰难。

  “猫鼠游戏”从一开始就不断上演——执法队伍上山巡逻后尚未返回,一些非法企业刚被强停的电,又有了。现实考验着执法者的决心。一场清扫式的整治拉开序幕——上千人的执法队伍对非法矿井展开拉网式清理,火烧、炸药炸、挖机推全用上了。整治后的三十六湾,只留下11个成规模的合法矿,后又整合为一家公司控股。

  企业不能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企业。2011年以来,湘江流域共淘汰关闭涉重企业981家,涉重企业数减少了六成;仅去年一年,就关停103家。

  退——

  老工业基地整体退,江边划出禁养区

  28家企业,年产值45亿元,许多还是行业内翘楚,“政府真愿意舍弃?

  治理竹埠港,流传了多个版本。企业老板们都没想到,最终会是全退。

  优化还是退出?湘潭确实犹豫过。

  “算算环保账,不退不行。”岳塘区环保局长方炼勇说。

  竹埠港上游,“体量”更大的老工业基地株洲清水塘,同样在退。“要关闭和搬迁的一共172家,已陆续关停90余家。”株洲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长顺介绍。

  退出“风暴”,由点及面。过去,更多盯着城市点源污染,如今,农村面源污染也一视同仁。

  “一号工程”要求: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周边500米、湘江干流两岸1000米、湘江流域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统统列为禁养区。给补贴,列考核,规模养殖退出全面启动。

  截至目前,湖南已完成禁养区内619户规模养殖企业的退出,计划2016年全部到位。

  调——

  调高生存门槛,涉重企业走向整合

  常宁市松柏镇松渔居委会,寂静的湘江从一旁流过。这里曾是湖南省首批硫酸锌生产基地。重金属随水流渗入湘江,镉浓度最高超标100倍。

  变化就在前两年——工厂陆续迁走,通过添加稳定剂、种草等措施,周边的水质已开始达标。

  “松渔居委会遗留下来的废渣,大约还有1万吨,可以运到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处理。”常宁市环保局局长肖荣望说。

  不远处的首座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每小时处理能力60立方米。据测算,足够消化该地区的废渣增量。

  同时配建的废水处理中心,前不久也开始运行。“配套管网就有17公里长,日处理能力可到1万立方米。”肖荣望告诉记者,今后的目标,是废水零排放。

  更要紧的是源头。政府态度坚定,涉重企业都必须先“体检”。

  “百年老店”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是当地企业中的“老大”。原来二氧化硫外排大气,如今做起了硫酸,每年减排2000吨;原来一个冶炼厂每天废水1.2万吨,循环利用后变成2000吨以下;原来产能不到15万吨时,每年产生废渣6万吨以上,如今产能不断攀升,废渣却降到了1万吨。

  在湘江流域,因为生存门槛的抬高,更多的涉重企业走向整合:三十六湾地区矿山企业整合为2家;娄底锡矿山锑冶炼企业经改造升级后仅保留了12家;郴州永兴将130家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整合升级为30家,且全部入园发展。

  变——

  重金属浓度下降,“来势好、任务重、道路长

  水里的教训,痛到了心里。“十二五”以来,湘江治理累计投入350亿元,其中近两年就在200亿元以上。

  治理思路要变。2013年,湖南省建立了由省长杜家毫为总召集人,分管环保、水利、工业三位副省长、湘江流域各市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39个部门、6个地市,各自认领责任,通力协作配合。“这一回,真正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湖南省环保厅厅长刘尧臣说。

  部门、地区要协同,政府与市场也得协同。竹埠港企业搬迁成本就得30亿,光靠政府拿钱,想也不敢想。岳塘区政府邀来了湖南环保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永清环保的控股股东永清集团,共同成立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公司。政企“牵手”的基础是双赢:永清有技术支撑和筹资渠道,政府则让企业看到了可期的盈利前景。

  “来势好,任务重,道路长。”湘江走访,既有积极心态,也不乏清醒认识。

  祛除多年沉疴,“一号工程”仅开了个头。郴州三十六湾,当前的局面尚不足以让临武县长刘达祥乐观:“治理到位大约需要36亿元,现在的投入不过2亿元,还远不能满足要求。

  “近3年关停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4个亿。常宁财政底子不厚,如何转型,压力不小。”常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谌惠渝说。

  资金筹措,产业转型,技术攻关……再现一江清水,绝非一时之功。“保护和治理湘江,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下去,一届政府一届政府地干下去,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杜家毫说。

(文见2015年1月26日9版头条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1/26/nw.D110000renmrb_20150126_1-09.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