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学家攻克治理“污酸”世界难题 造福百姓

26.08.2016  09:36

  柴立元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攻克一个世界性的污染难题,在重金属冶炼行业的“污酸”治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工程示范。

  柴立元是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南大学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内高新技术研究、相关成套设备开发、成果转化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基地。

  “我们生活在湖南,我们应该围绕湖南的‘一湖四水’去开展创新研究,来保障水安全的科技创新。”柴立元说,他们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一方面强调治理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也注重如何把这些污染物,进行高效回收、转化为资源。此外,他们还要考虑如何实现经济、低成本地推行这些技术。

  2011年,柴立元团队研发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获得国家级大奖。2013年之后,他们加快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力度。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刘恢介绍,国内已经有150多家企业利用上述技术处理废水,光在湘江流域就有30多家企业利用这一技术。

  “如娄底锡矿山,含锑的废水直接影响到资江。”柴立元说,他们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当地政府建立一个废水处理厂;湘潭、郴州沿线重金属铊的治理工程也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近3年来,柴立元团队重点围绕湖南省的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郴州三十六湾等湘江流域重金属防治重点区域实施含铊重金属废水、采选矿有机重金属废水、污酸废水的治理与回用,累积回用废水过亿立方米,减排重金属超过200吨。他们的这一项技术,也跟政府的其他措施一道,为改善湘江水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立足湖南,还要进一步加强其他相关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推广,尤其是要推动我们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的支持。”柴立元说,科研的主要落脚点是“服务”,怎么服务?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如何把技术实现孵化。

  “我们现在各个高校科研院所都有很多专利技术,但如果这些技术不推向产业,就只是一张纸。”柴立元认为,让这些技术形成产业,就需要将这些专利技术进行孵化,再与产业连接起来。

  柴立元透露,他们下一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做一些科普工作,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告诉民众诸如“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如何防范”、“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科学家,不单单是要面向科技,面向社会,还应该面向更多的老百姓。”柴立元说,他们的技术创新最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老百姓。

  (潇湘晨报记者范典 实习生周家璐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