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近800家涉重金属企业被关闭

12.12.2014  13:22
湖南金龙国际铜业集团用再生铜加工成铜板、铜材、铜管等,成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典范。图为该企业生产车间。 余志雄 摄 - 新浪湖南
来源: n.sinaimg.cn
  湖南金龙国际铜业集团用再生铜加工成铜板、铜材、铜管等,成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典范。图为该企业生产车间。 余志雄 摄

  湖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著称,有色 金属品种多、储量大,有色金属产业成为湖南重点培育的具有显著本土优势的产业,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前列。前日,由省科协和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共同主 办的首届湖南有色金属科技论坛在郴州桂阳县举行,来自全国10余家有色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数十家有色行业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如 何打造“有色产业绿色发展与园区经济”进行集中研讨,共商有色行业发展大计。

   资源优势

   去年湖南产有色金属301万吨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长期以来,湖南的有色金属产业一直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2013年,湖南完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01万吨,同比增长 9.8%,居全国第3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3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利税总额250亿元。

  近日,湖南有色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有色金属主要指标呈现出“两降低、三提高”的状况,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和采选业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3.5%和5.5%;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同比增长4.5%、10.5%和2.1%。

  当前,全国各地有色工业在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结构性矛盾渐渐凸显,企业经营面临种种困难的新形势下,湖南却取得“两降低、三提高”的喜人成绩。湖南有色 金属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湖南有色金属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品、技术、人才等结构深度调整,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 湖南有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300家发展到1000家,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到38%,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增加到32家。

   绿色发展

   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近800家

  济要发展,产业要提升,但是相应的环保要求却越来越严格,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绿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了解到,近几 年,湖南有色金属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2013年技改投入达到429亿元,同比增长23%,一批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被采用。

  特别是针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联合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完成国家“863计划”“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 与示范”,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实现砷碱渣中砷、锑、碱的综合回收利用,消除了砷碱渣对环境的危害。株洲冶炼集团开展的重金属废水零排放工程,产出的净化 水达到生产用水质量标准,并且全部用于替代生产新水回用。

  目前,湖南有色企业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原则,落实达标排放,不欠新账的措施。截至今年9月,湘江流域重金 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共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近800家,流域内共削减废气、废水中镉、铅、铬等重金属排放量359吨。

   长沙特色

   全国唯一国家级有色产业基地花落望城

  有色金属也是长沙园区工业发展的一支“劲旅”。去年6月,“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花落望城经开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有 色产业基地。据统计,望城经开区已经聚集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五矿湖南有色、泰嘉新材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47家,去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26.9亿 元。

  今年10月23日,十余位国内顶尖的 有色金属行业院士专家集聚望城经开区,为其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把脉。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长康义告诉记者,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有 色金属工业发展进入“换挡期”,由前10年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发展阶段,有色金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国家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康义指 出,长沙有色金属产业要想突围,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支持,企业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近日在位于望城经开区 的晟通科技集团生产车间看到,这里生产的铝型材、建筑模板、铝工艺品等产品正发往全国各地,而这些都是该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的最新技术成果。该企 业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53.8%。而在湖南金龙国际铜业集团,这里年生产再生铜10万吨,用再生铜再加工成铜板、铜 材、铜管、铜合金、扁铜线等产品,成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典范,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5%。  (记者  陈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