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中国社会报》2016年4月22日7版)
蒋诗涵
“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都应该得到最精心的呵护,无论他是身残、智障,还是病魔缠身。”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工作理念,让孤残儿童享受到生活的幸福,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关爱培育点亮未来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生活,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不断更新孤儿养育理念、优化养育模式,形成了集中抚养、家庭寄养、模拟家庭和国外收养等模式。譬如,模拟家庭是为难以进入家庭的孤残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尽可能地通过“类家庭模式”促进孩子与家庭内父母感情的交流,教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让孩子享受家庭关怀。
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该院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培训,尽力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做到“因材施教”。让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开展特殊教育,有特长的孩子争取进入专门学校进行特长培训。
针对大龄孤残青年就业能力弱的特点,该院加强协调沟通,为大龄孤残青年争取就业机会,并在院内成立了手工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孩子们制作十字绣、贺卡、数字油画、手机吊链等作品,定期组织义卖和拍卖,增强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感。
设施建设惠及民生
目前,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孤残儿童500多人,且每年以30-50人的净增人数在递增,现有的床位、布局、设施、功能等难以满足孤残儿童在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对此,该院先后对儿童幸福楼、护理员集体宿舍进行了整体改造,做到了分类管理更明确、人居环境更安全、设施功能更齐全、规划设计更人性、建筑外观更美观。改造后幸福楼作为孤残儿童养育专区,实现了儿童老人混居分离。
为了提升孤残儿童保障水平,长沙市将在“十三五”期间投资2.4亿元,建设一所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床位达1200张的儿童福利院。共主要职责是收养孤残婴幼儿,为入院孤残儿童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救治、康复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
公益慈善温暖心窝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福利院,更是汇聚社会爱心的平台、众多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义工的服务基地。该院平均每年接待义工4000余人次,成功打造了被誉为“长沙市第14张名片”的“爱心妈妈”慈善品牌和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
福利院还先后与多个国外慈善机构开展医疗、养护、残疾儿童社区拓展、家庭寄养等项目合作,引进国外慈善基金累计近5000万元,大大提高了孤残儿童的康复治疗技术和养育水平。目前已开展有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长沙蝴蝶之家儿童临终护理中心等合作项目,在为该院提供资金和物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技能。
“蝴蝶之家”是专门为因疾病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提供临终前的专业护理和精神治疗的场所。住在“蝴蝶之家”的小孩,他们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脑损伤综合征、白血病或是喉软骨软化症……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死亡的恐惧与压迫,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和平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孩子,一部分通过治疗和护理,情况得到好转,甚至得以康复;而另一部分不幸病故的孩子,即便逝去也是有尊严的,他们是在平静、有爱、温暖的环境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