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湖南工会精准服务职工“心得”
“做技术工人有出路吗?”“学技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吧?”“成为技能大师有哪些诀窍?”……前不久,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学弟、学妹们的“围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光明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成长为“大国工匠”的经历和感悟。
3500名师生与劳模互动,劳模故事从纸上冰冷的铅字变成谆谆细语,融入职工心田。这种场景,在湖南各级工会的组织下随处可见。
这使人想起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告别工会工作岗位时所说的一段话:“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辰州矿业千米井下感受劳模的崇高,他们那比黄金更闪亮的宝贵精神时刻教育、鼓舞着我……我很庆幸成为一名‘工会人’……”
作为“工会人”,作为职工“娘家人”,5年来,湖南广大工会干部坚持“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搞服务、贴近基层办实事”的“三贴近”工作思路,精准服务职工。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越来越近,才能越来越准,工会干部的初心与服务职工的真心也才能有机相融。
在贴心中见真心
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湖南省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记者列举这样一组数据——
连续19年开展双联工作,全省12005个机关联系帮扶7228家企业,18.62万名机关干部联系帮扶18.09万名困难职工;5年共筹集“两节”送温暖资金11.67亿元,慰问困难职工120.49万户次;组织1005.74 万人次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41.1万名患病职工补助4.19亿元;慰问劳模2.8万人次;筹集“金秋助学”资金8.73亿元,帮扶困难职工家庭子女13.74万人;帮助32万农民工就业,脱困4.55万人……
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却是工会干部实实在在的作为,正是这些实在作为赢得了职工心,获得了党政的高度认可。
2017年6月9日下午,赴省总工会机关调研、慰问的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动情地说了一番“贴心话”:“工会工作不在乎有多少响亮的口号,关键是要把党和政府包括工会组织的温暖植入职工心中。”
杜家毫说,工会做的关心农民工、帮扶困难职工、建立职工医疗互助基金和开展“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等工作,都是在职工群众最需要和最关键的时候给予帮助,是能让他们“牢记一辈子的”。
“始终把心和职工群众的心贴在一起,工会工作就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谈及做好“娘家人”的体会,株洲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谭鑫华感触很深。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建设离职工最近的、充满温馨的“职工之家”示范基地纳入了株洲市政府民生100工程。谭鑫华憧憬:5年内“职工之家”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00个,“届时,株洲大街小巷都会有‘家’的味道”。
在湖南,越来越多的工会干部像谭鑫华一样,对贴近职工、服务职工充满感情和责任。
“我曾经在国企当过技术员,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来的。”履新不到3个月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马不停蹄深入调研,与企业职工座谈时,总是这样诚恳地说出“开场白”。
周农认为,正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职工办实事、谋实惠,过去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端出的成绩单才饱含着湖南工会干部对职工群众的真情。
创新的源泉在于贴近
“技能等级提高了,工资待遇增长了,职业成就感更强了,社会地位也更高了。”回想起5年前参加“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时的感受,资兴市粤兴汽配零部件公司治消班班长王彬难掩激动和喜悦,他用“收获满满”来形容自己这5年的变化。
2012年,以“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为目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率先在郴州资兴市实施。2015年,湖南省总决定把培养工程作为工会创新服务农民工的载体、助力脱贫攻坚的实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
“产业是支撑,培训是手段,就业是根本,脱困是目的。”湖南省总有关部门负责人描述:全省各级工会针对企业职工有意愿、缺时间,富余劳动力有基础、缺思路,贫困群众有时间、但路太远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主动把学校办到园区、把教室搬到田埂、把课程开到车间、把技能培训免费送到群众家门口,“零距离”满足群众需求。
株洲市全力打造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升级版,按照“县市抓点、城区抓面、一县一品”的思路,每年筹集资金1000万元,重点培养1万名产业工人;益阳市将各职能部门的培训班统一到市县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去年共培训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1.2万余人……
贴紧服务职工自我发展的需求,5年来,湖南各级工会从双联帮扶到培养工程,从坚持开展工业企业、重点工程、服务行业和女职工“芙蓉杯”四位一体劳动竞赛到举行“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职工喜迎十九大、劳动创造新湖南”等主题劳动竞赛,累计参与职工达3300万人次……
工会工作的每一次创新,都源于贴近职工所需、党政所盼,在贴近中心与贴心职工的完美对接中凸显工会组织优势,湖南工会工作的“时代主题”越来越突出。周农认为:“三个贴近”的工作思路,根本目的也在于强基础、强素质、强作为,这样才能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动员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把舞台中心留给职工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2017年湖南“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砌筑状元、95后青年邹彬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中,主流媒体从小泥工走进国家政治舞台中解读到了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也将是一个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
小泥工邹彬等一批劳动模范和技能明星纷纷被选入省、市、县工会担任兼职工会副主席,也有一批农民工、技术工人被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我们要赋能职工群众,也要追捧工人明星,将产业工人无限推近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心。”衡阳市一名工会干部对记者说。
把舞台交给职工,让工人成为明星。湖南在全国首创职工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推荐20多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国内外获奖;“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系列竞赛活动,形成了“年年有新意、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 5年来,全省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85万件,技术革新28万项,发明创造7万项……“技能湘军”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职工越“靠近”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中心,工会就越贴近新时代的发展重心。
令人印象深刻的湖南工人阶级宣传月活动连续开展13年,主流媒体推出的“劳动最美丽”“匠工绝活”“湖湘工匠”等专栏,“劳模讲坛”、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和技能大师服务团等平台,不断释放出“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正能量。
对此,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表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是党中央对建设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期待,也是他作为一名工会人最希望有所作为的履职愿景。
文章作者:/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