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将加快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新格局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湖南日报报道,“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穿着“全面”的总要求,体现着“协调”的新特点。
落实到湖南,如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实现更有温度、更有质量、更有保障的发展,也成为连日来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新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同样,不谋一域不足以谋全局。 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根据区域发展基础、发展条件的差异,湖南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建设 “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新格局。
“这充分体现了发挥优势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间联动的协调发展思路。”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认为,这是湖南贯彻中央重要精神,立足湖南实际谋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三极”中,将怀化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定位,最让彭国甫关注。他认为站在全省层面,怀化属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但把怀化打造为新的增长极,是着眼怀化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机遇。怀化也将找准发展坐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通我省向西接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更好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从而带动整个湘西地区加快后发赶超,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同为“三极”之一,郴州的地理位置于我省而言,举足轻重。如何在打造新增长极中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优势?
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表示,将依托郴州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积极融入泛珠合作、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一是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强化这种合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整合力度,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性有色产业产权、产品交易中心;二是立足园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打造更具合作效益的开放开发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三是依托郴州良好的生态、有色资源、温泉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优势和增长点。
城乡协调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小康。”易鹏飞代表认为,城乡协调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点就在农村。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在聚集产业和人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工委书记向平华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小城镇建设要注重规划,不能搞一个模式,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体现地域特点,体现各自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要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依托当地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职业和就业培训,让农民工在城市真正能“进得来,留得住”。
“城乡的协调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县域经济支撑,需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谈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缩小收入差距,从目前的国情、湖南省情来看,就必须帮助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增加收入。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大、质量差、成本高,品种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脱节,形成不了有效供给。”杨维刚说,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一条现实途径。
杨维刚建议,从制度层面降低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成本,减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税收,增加融资渠道,鼓励农产品领域的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以此来尽可能增加潜在供给。“同时,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措施,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才能把潜在供给转变为现实供给。”
杨维刚还认为,应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沟通信息、对接市场,降低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减少生产、流通中的无效供给。
人的协调发展,关键在教育、文化的培育
建成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还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师大数学研究所所长郭晋云谈到,协调发展中很重要一点,就在于人的协调发展,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点,关键在教育、文化的培育。
“我在不少农村调研发现,留守孩子因为监护人的缺失,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保障。这些孩子在文化素质提升和传统美德的传承上,可能会成为一道社会的‘断层’。”郭晋云认为,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应该对他们受教育情况给予更多关注,这也关乎全民综合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老百姓口袋富了,紧接着要解决‘脑袋不富’的问题。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投入,已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李晖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李晖谈到,公共文化资源在大城市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但越到基层越匮乏。湖南有41个贫困县,贫困县的公共文化资源匮乏情况尤其明显。近年来,省文化厅通过“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送戏下乡”等,免费将各种文化大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受到了老百姓的“点赞”。但也确实还存在“你送的他不喜欢,他希望的却没送”的情况。
如何精准做好文化下乡工作,避免文化“下乡不入心”?李晖表示,省文化厅将进一步探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通过调查摸底,把“遥控器”真正交到群众手中,改“送菜”为“点菜”,让老百姓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同时派出文艺工作队或者文化志愿者到基层,教他们一些基本艺术,为各地建设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