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近1300亿元 成脱贫“利器”
中新网长沙5月7日电(向一鹏)“与其他地区的红米相比,我们新晃侗藏红米米粒细长、口感香糯,含硒量更高,目前种植面积为3000亩,年产值500余吨,带动农民实现产业脱贫。”新晃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7日召开的湖南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发布会透露,该省新增雪峰山鱼腥草、龙山百合、德山大曲、会同魔芋、新晃侗藏红米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至目前,该省已有77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等领域,覆盖14个市州、92个县市区,年总产值近1300亿元(人民币,下同)。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广受国际市场认可的货源、质量和品牌标识,已成为名牌培育的重要载体。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南,既有湘米、湘莲、湘茶、湘油等中国知名优质产品,是特色湘品集聚区,同时也是武陵山区、雪峰山区、罗霄山区等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湖南新获的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授牌。 向一鹏 摄会同魔芋是2018年新增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的魔芋具有块茎大、葡甘聚糖含量高、收获期早等优异品质,目前全县18个乡镇种植魔芋达5万余亩,带动了8500多人脱贫,并衍生出‘雪魔芋’‘魔芋粉’等特色产品,年产值2亿元。”据怀化市会同县人民政府县长周立志介绍,该县将继续发展特色优质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据上述魔芋生产厂家负责人钟果林介绍,他们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对贫困户实行免费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以不低于保底价回收魔芋,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15个合作社,产品除了遍布全国各地,还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绝大部分为农副产品。过去,这些只是自产自销的“土特产”,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均大幅提升。据统计,湖南80%以上产品在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产值增长100%以上,直接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怀化新晃,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新晃侗藏红米三个地理标志产品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农民种养从原来的家庭式、作坊式,变成了现在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生产和服务,民众的品质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做大做强,也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条。在湘西十八洞村,通过建立湘西猕猴桃精品产业园,民众不仅从猕猴桃种植、加工获益,还能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会同魔芋相关厂家负责人在介绍产品。 向一鹏 摄开展选育培育,湖南在行动。据悉,该省将部署开展地标资源普查,对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列入地标产品培育梯队,建立地标产品优势资源库。
“我们将坚持‘扶持贫困县、消除空白县’的思路,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总量和范围,力争2至3年实现区县全覆盖。”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李丁表示,该省将积极参与“中欧100+100”“中日10+10”“中泰3+3”等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互保,让更多优秀产品“走出去”。(完)
【编辑:黄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