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湖南农担:深耕金融惠农试验田 强力驱动“三农”新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传统、生产周期长,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麻烦颇多。这不仅束缚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步伐,也成为金融助力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如何纾困农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2017年3月,湖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农担)改组成立,为全省“三农”融资提供担保服务,让全省农业经营主体贷得到款、用得起款、便捷贷款。
历时两年,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湖南初步形成。目前,湖南农担已从前期的搭机构、建机制向业务快速增长期转变。两年间累计为全省7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60多亿元担保融资支持,在保农业项目5162个,在保余额44.31亿元,不良率低于1%,放大倍数达有效资本金3倍以上,为缓解全省“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银担三方联动 设计农担政策路径
农业信贷担保是多元化支农体系的重要一环。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财政资金大力保障,更需要金融资金的大力扶持,金融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必须有政府支持的担保机制加以保障。
湖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属国有全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湖南省财政厅出资和管理。省财政以资本金注入、担保费补助、代偿补助、业务补助奖励、风险救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除了财政的管理和增信,湖南农担还特别注重整合县域产业发展特征,扩大和县市政府的合作基础,共建办事处、共推业务合作、共担风险,现已与衡阳等20多个市县签订合作协议或共建协议,助推重点市县的业务快速发展。
财政支持“三农”是职责所在,但财政资金毕竟有限。湖南农担通过整合政策优势和经营优势,按照“8:2分险、免收保证金、利率优惠、流程优化”四项原则,与省内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华融湘江等16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180亿元。
“目前,不论是合作银行数、授信额度还是合作条件,湖南的银担合作力度在全国农担体系处于领先地位。”湖南农担董事长唐政介绍。
自成立以来,湖南农担的农业担保资金由13亿元逐步增资至20亿元,期间累计引导金融资本60亿元支持三农融资需求,有力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的杠杆作用。
通过农业信贷担保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效应,支持金融资本发挥应有作用,财政、担保、金融“三轮驱动”“三位一体”的协同支农体系正在三湘大地逐步释放它的能量,显露它的优越性。
“惠农担”系列产品迭出 打通融资绿色通道
改组后的湖南农担专注农业,立足省情,贴近产业,以全省农业产业特征为主线积极开发涉农担保新产品。一方面,根据农民群体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对准农民的需求,根据不同的种养殖对象,不同经营规模的主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担保产品,真正帮农民解决融资难题。一方面继续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根据业务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优化“惠农担”系列产品的授信标准、反担保措施等,确保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融资主体需求。
从“惠农担-粮食贷”“惠农担-油茶贷”“惠农担-生猪贷”“惠农担-茶叶贷”“惠农担-特色贷”,到“惠农担-特色贷”下开发芥菜、杜仲、甲鱼、小龙虾、黄花菜、烟叶等“一县一特”专项产品,湖南农担在两年间已陆续推出符合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需求的核心产品。每个产品抓住生产核心要素作为授信测算的依据,确保额度科学、合理。“匹配”与“量身定制”在今后的产品规划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
2017年推出的“惠农担-粮食贷”,是为扶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有效解决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推出的第一款担保产品。据产品介绍,新型经营主体申请贷款,银行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超过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0%,担保费按年化2%优惠收取(贫困县更优惠,担保费仅1.8%),省财政按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贴息,并给予1%的担保费补贴。政策优惠后,借款人年融资成本不超过3.61%(其中贫困县仅为3.41%)。
即使利率优惠,如果贷款办理手续过繁、期限太长,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也难解近渴。融资贵解决后,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怎么解决?
湖南农担总经理邹志新告诉记者,“惠农担-粮食贷”的办理方便快捷,保贷直通:湖南农担收到完整申请资料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担保意向函》,银行、湖南农担自收齐贷款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处理,银行在此期间对符合要求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真正让资金成为“及时雨”。
“当前,公司产品体系基本涵盖全省主导优势农业产业与多地特色农业产业。”唐政介绍,“‘专注三农,惠泽三湘’是湖南农业担保始终坚持的方向,我们将不断完善产品体系,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费用要低、服务要快,让农业经营主体看得明白,用得舒心。”
助力扶贫攻坚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
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贵融资难是主要成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却是农担的另一份担当。
在两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湖南农担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担+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扶持适度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贴息贴保费等手段,逐步完善引导机制,推动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能够获得生产要素出让、务工、入股分红等稳定收益,生成“造血”功能。此外,通过农担政策指引,多地出台配套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链,放大“农担+扶贫”的政策效应。
如郴州市出台系列文件,市本级安排预算资金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再补贴,贷款主体最高可实现零成本融资。保靖县安排20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补贴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奔脱贫。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惠农担”产品担保贷款累计促进约240万亩农村土地流转,受保新型经营主体增收约100多亿元,新增就业约9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约3万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