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借力国际友城“朋友圈” 加速对外开放
中国侨网长沙4月5日电 (刘曼)与英国林肯郡签订关于推进两省区友好关系发展的备忘录;与罗马尼亚比斯特里察—讷瑟乌德省签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两地正式结好。记者5日从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获悉,湖南友城工作近期成效显著,友城数已突破70对。
自1982年长沙市与刚果的布拉柴维尔市缔结为第一对友好城市以来,截至目前,湖南已经在世界五大洲正式缔结14对省级友城关系、47对市级友城关系与9对县级友城关系,国际大友城格局逐步形成。
34年间,友城工作对促进湖南对外交流、对外经贸合作和提升湖南国际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湖南国际友城友好工作已逐步实现从以政府唱独角戏向多部门同台唱戏转变,从单一的友城交往向全方位合作共赢转变,为湖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经贸合作、推进产业转型提供有效途径。
“伟人牵线” 湖南红色旅游走进俄罗斯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有两个人被永远铭记。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列宁。
“在中俄两国发展的历史上,毛泽东与列宁两位伟人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而红色政权则把中俄两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第一副主席斯梅卡林·亚历山大访湘时表示。
在这种特殊“情结”的推动下,2009年,湖南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正式缔结友好省州关系,开启两地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2015年夏天,中俄红色旅游交流系列活动在韶山启动,这是中俄两国首次以红色旅游合作的方式推动友好城市间的合作。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旅游局负责人坦言,将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发展为红色旅游胜地,这一想法是借鉴了湖南,是以韶山为榜样。
随着湖南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交流往来的深入,两地的合作由红色旅游向经贸、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推进,为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便利。
由单领域往来转向全面合作,并不止湖南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这一对“朋友”。
记者从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了解到,长期以来,湖南与大多友城间的合作主要围绕经贸和人文两个领域的合作展开,通过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促使对外实质性合作一步步走向深入。如湖南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通过“飞虎队”结缘,如今两地的合作已在汽车制造、工业、教育等方面全面展开。
“企业走到哪,友城结到哪。”湖南省外事侨务办主任肖百灵认为,友城结好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友城力量介入 加快湖南产业转型升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南株洲芦淞服饰市场从地摊起步。如今,芦淞服饰市场群规模雄居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第二位,商品辐射到中国各地。
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的华丽“变身”,湖南友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功不可没”。
马尔凯大区位于意大利中东部,是欧洲著名的物流中心之一,以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闻名意大利。
2010年,湖南省与马尔凯大区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意向书》。同年,该区主席姜·马里奥·斯帕卡访问湖南,与株洲签署了经济友好合作备忘录和委托招商合作协议,将株洲高新区欧洲工业园确定为意大利工业产业集群转移的承接地。而早在2008年,马尔凯大区就已与株洲芦淞服饰城签订合作意向,加快当地的服饰产业转型发展。
“我们在这里运作意大利的中小服饰品牌,并在合适的时候举办意大利工业品展示节。”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中国代表处主任克里斯·瓦罗蒂表示,服饰产业是湖南与马尔凯大区合作的一个完美切入点。
以合作促发展,实现共赢,湖南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在积极“走出去”。近年来,开放型经济正成为湖南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支撑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蓝思科技等湖南龙头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足迹”遍布德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湖南友城所在地。
借助优势力量,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是友城工作一个重要着力点。据介绍,湖南现有的友城结构中,有一半以上是由对方的优势产业“牵线搭桥”,通过引进与利用友城资源,加强双方往来与合作。
此外,利用友城交往平台,湖南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教育厅等职能部门分别与日本滋贺县、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法国中央大区等友好城市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向并建立工作机制,在协议机制下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实施。
“现在友城间的交往并非仅仅停留在政府间层面,而是让更多行业参与进来,形成发展合力,加快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肖百灵表示,通过友城间的多层面往来,将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把湖南特色的资源与产业推出去,是今后湖南友城工作的重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