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伢子北京卖粉 创业两年估值过亿
编者按
他们从湖南、从长沙走出,在北京打拼,或是创新创业的杰出代表,或是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许只是默默做好本职……但他们的发展是时代前进的缩影和写照。正值全国两会之际,即日起本报推出《湘亲湘情》栏目,关注在京生活工作的湖南人、长沙人,结合“两会”热议话题,听他们讲述在京奋斗故事,代他们传达家国情怀、家乡情结,看他们对两会有哪些新期盼。
人物名片
张天一,1990年生,湖南常德人,在京8年
2014年创立伏牛堂,主打湖南常德牛肉米粉
目前在北京开了7家店,企业估值过亿
人物故事
在北京海淀区苏州街某写字楼里,张天一和20多个小伙伴挤在办公室里忙碌着。这里就是伏牛堂的大本营,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估值上亿的企业。这个90后常德伢子,北大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开了家米粉店,2年来,他在北京卖出了50多万份米粉,长度连起来约1500多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长沙的距离。
报道让他走红,踩中“双创”的点
为什么想起卖米粉?最直接的原因是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湖南人,吃不到正宗的米粉太难受。“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做饭,在家里平时也会做粉吃。”张天一说,他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在硕士毕业前“赌”一把,2014年4月,他拉了几个合伙人开始捣鼓开店。
伏牛堂最早的店面在地下一层拐角处,只有10多个座位,刚开始生意冷清。考虑到米粉的目标客户是湖南人,他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北京 湖南人”,然后一个个加好友,再去跟人聊天,就这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找了2000多个湖南人,请他们来店里吃粉。“这批人就是我们的种子用户,通过他们的口碑传播,打响了伏牛堂的品牌。”
“说起来还要感谢媒体报道,报道之后,被一些门户网站转载,然后引爆了全国媒体关注,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媒体来采访。”张天一说。
“正好到2014年底,中央提出‘创新创业’,我算是踩到了关键的点。”张天一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社会转型的浪潮,在合适的时代,找到合适的行业,做出了合适的产品。
90后版“霸蛮”:不认输做自己
张天一认为伏牛堂的成就与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密不可分。“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创业之路多艰难,没有这股劲儿,很难坚持下来。”“霸蛮”也是伏牛堂的企业文化,被张天一和团队成员们印在文化衫上穿在身上。他曾开玩笑说,身上这件衣服半年没洗过,要么穿到上市,要么穿到破产。
因为这种湘情,他做了一个“霸蛮社”社群,已经有20多万在京湖南人加入,以80后、90后为主。“我刚开始卖米粉的时候,全北京卖湖南米粉的店可能不到10家,到现在,北京有超过300家连锁品牌米粉店。伏牛堂是湖南人的品牌,也是年轻人的品牌,得有年轻人的劲儿。”
估值过亿的伏牛堂想“悠着点”发展
在拿到数轮融资,估值达到2亿元之后,张天一没有让伏牛堂疯狂扩张,反而有意去控制速度和规模,确定今年的发展目标是“稳”,把2016年的开店目标从120家减到80家,最后减到15家。
和大多数餐饮企业不同,伏牛堂员工平均学历偏高,基层员工中大学生比例非常高,年轻人多。“可能因为在我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伏牛堂的一部分价值。过去我觉得,在30岁之前,我要尽可能折腾,结果怎样我不在乎。现在,每天醒来要想到100多号兄弟姐妹的吃饭问题,身上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希望,要对这些人负责。以前我觉得创业是自己的事,没有想过什么社会责任这些大问题,现在我自己觉得要稳,要守护好我们的湖南品牌,要对得起家乡父老。”
创业是用2年体验别人20年的经历
“关于创新创业这块,其实这两年我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对创新创业,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创业就业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我认为创业是在短时间能够让你的人生走出抛物线,获得更多人生体验,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赚了。我们都说年轻人要追求人生梦想,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梦想是什么。而创业就是一个探索梦想、不断自我认知的过程。我创业的这两年里,可能体验了别人20年才有的经历。”
学法律的张天一比同龄人似乎多了一份谨慎和冷静,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两会期盼
今年“两会”我最关注国家经济形势,以及与法律相关的议案、提案。
家乡祝福
长沙的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像国际化大都市,总体上越来越宜居,长沙人也越来越文明了。祝湖南米粉走出湖南,走向世界;祝长沙环境越来越好。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