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深度丨今天应该向国学大家学什么?
5月29日,长沙黄花机场。国学大师罗锦堂先生结束了在湘祭祖讲学的半个月行程,即将返回夏威夷。
【湘江话题】
今天应向国学大家学习什么?
文丨龚旭东
5月19日,国学名家罗锦堂先生(右2)参观南岳忠烈祠,与衡阳的抗战老兵全高(左2)亲切会面交流。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5月中下旬,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著名学者罗锦堂先生返湘祭祖讲学,掀起了一股“罗旋风”,成为5月湖南文化界的一场盛事。
罗锦堂先生精研国学、佛学、元曲等,学养深邃,去国多年,游学多地,传道海外,存国学正脉,他以九十高龄来湘讲学,令后学我辈欣喜。锦老在湘的3次演说,有谈人生之《人生的究竟》,谈文学之《诗经与赋诗》,谈学术思想史之《从唐朝的禅学看宋儒理学》,精彩不断,胜义纷呈。先生谈《诗经》与中国先秦赋诗传统,让听众深切感受到《诗经》的感性生动之美,透彻地传递出其学术理论,结束时语风一转,将先秦赋诗传统与禅宗公案加以联系比较,揭示出文学和思想意旨的妙不可言;先生作为在岳麓书院讲学之最高龄者讲《从唐朝的禅学看宋儒理学》,现场火爆热烈的氛围为书院少见景象,其博学强记、随意挥洒的风采,充分展现了我们久远传统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令听众们赞叹不已。
锦老在湘期间,我有幸多次随侍其身旁,采访请益,受教良多。整理、省思与锦老的多次谈话,我一直在思考,锦老给我的开示与启示中最可珍贵的是什么?我也一直在想,我们今天应该从锦老这样的国学大家学习什么?
锦老给我印象最深处,首先并非他的精深学养,而是他为人处世的许多细节。他年高九秩,身体矍铄,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记忆超凡,坐越洋飞机十数小时不用倒时差,上南岳乘车盘山旋绕毫无不适,两小时的讲座可一气呵成,毫无倦意,待人接物温润谦和,细致周详,令人如坐春风……我觉得,这些不能仅仅以老先生身体好、善养身等等解释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在修德养心,锦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亲炙国学大家心性之学的极好机会——这,才是我以为最重要也获益最大处。以此言之,锦老“身体好”,其实不过是他修德养心的一种结果和呈现而已。
在九十寿诞庆会和《人生的究竟》演讲中,锦老都说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光明地活着”。采访中我曾数次询问锦老:“光明地活着”当作何解释?锦老说,心中没有阴暗面,就是光明地活着。许多人活在内心的黑暗面中,因此与社会格格不入,心中愤世嫉俗,将心思都用在阴暗的计算、思虑上,这就很难光明正大地对待自己、社会和他人。他说,心灵对人的影响太大了,恨别人自己会吃亏。心里有“鬼”,自然就感觉“有鬼”了。心中没有阴影,不恨别人,不讨厌别人,就会活得很快乐,走夜路自然就不怕“鬼”。去除了心中的黑暗面,就无恐怖心、畏惧心,想笑就笑,想发脾气也可以发脾气,不害人,不纵欲,无愧怍,心中没有渣滓,心地光明坦荡,即使遇到任何事情与困难,都可以很好地活着。锦老说,只要心正,顺其自然,就什么都不怕,自己没有对不起人的事情,自然睡觉平稳。如果自己对不起人,就睡不着觉。
佛教素有“戒、定、慧”之说,锦老高寿且“身体好”,其实是有绝大定力的缘故。弃绝心中的迷暗,光明地活着,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就是“戒”,也就是守其正。能身心合一地持戒守正,心中就会充满正能量,就能得大定力。定而不移,就能得般若慧心。这,就也就是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吧。因此,锦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像他笔下绘制的蝴蝶那样逍遥自由地蹁跹。而心性修养功夫的关键,不但在于知正不惑,更在于内诚外敬、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南岳高明台摩崖有一副对联“高无见顶相,明不借他光”,也就是这个意思。
锦老当得起八个字:学深德馨、仁寿智聪。其中仁德是主、是因,学养精深为辅,而高寿、智聪,是仁德所致的自然结果。锦老以身验证了儒释道的相通合一。他的修德养心,才是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呈现的正是传统国学的精要。人们关注于他的养身之道,也应从修德养心的角度去体悟。
锦老在湖南收受了两位弟子,拜师时,我请他为弟子赐字(名字之字,现代人多有名无字)为训,他为弟子赐字“昭明”“光华”,我想,他正是期望弟子能够“光明地活着”罢。这不但是他对自己、对弟子的期许,也是他对人们、对人间世的期盼。
【印象记】
文丨李婷婷
面对镜头,罗锦堂先生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胸前的围巾,呵呵一笑。围巾很长,红色,是前几日在十翼书院讲学时,院长米鸿宾送给他的礼物。快门声响,罗老捏着围巾,转过头说:“这上面还有很多福字,好看!”
5月29日,清晨,长沙黄花机场。罗老和家人、弟子拍下此次湖湘之行的最后一张合影,逐一与大家握手,开始往候机大厅里走。在安检通道前,他停住脚步,再次转过身与每个人握手,说:“谢谢你”。
二十个小时后,他将抵达熟悉的夏威夷。半个月前,也是在这里,凌晨夜色中,他一步一步迈下飞机台阶,第一次踏上了湖南的土地。这也是他去国多年后,首次回到大陆。
这一步,他走了近70年。
【镜头一】健步登南岳,忆鹣鲽情深
细雨过后,清晨的南岳有些凉意。这是罗老来到湖南的第四天。他照例遵循他的“夏威夷时间”,4点半起床,洗漱完毕,穿戴齐整,拄着拐杖一头扎进山雾里。
女儿Grace和弟子陈艳群陪伴着他。“在夏威夷他就是住在山上,每天4点半准时起床,听一段净空法师的讲座,自己开车下山,在树木繁盛的夏威夷大学里散两三个小时步,到食堂吃个早餐,然后去图书馆看书。”陈艳群说,知道先生的习惯,所以特意早起陪他出来散步。
来这座山看一看,是罗老多年的心愿。不仅因为它是颇负盛名的佛教圣地,更是于去年仙逝的夫人曹晓云的故乡。作为促成罗老此次来湘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陈艳群说,这趟行程同时也是为偿夫人遗愿回乡祭祖,“他太太常说起自己的家乡,很多年前就想和老师一起回来看看。但她身患疾病40余年,返乡一直未能如愿。”
“上南岳是我的理想,90岁终于看到了。山雾,树林,确实很美。”面对大山,罗老说。
【镜头二】磨镜台前问马祖,圆五十年夙愿
磨镜台前,罗老用拐杖指指脚下的石头:“就是这里吗?”
被雨水浸湿的石头光滑可鉴,上面的字迹需要仔细辨认。在刚刚前往磨镜台的路上,罗老一直跟身边的人说那个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怀让磨砖作镜点化马祖道一。从40岁研究佛学开始,这个故事,他在课堂上讲了50年。
“讲了50年的石头啊,今天终于见到了!”上车后,罗老摊开书本,即兴写了一首诗:
淡淡烟雨上衡山,
斜路车行湾又湾。
磨镜台前问马祖,
可曾借我打牛鞭。
【镜头三】 生日宴收徒,传下国学一脉
“我虽然虚度了90年光阴,但今天看到大家坐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为我祝寿,我很感动,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活下去。”
5月20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正逢罗老90大寿。在名为“桃李罗门,春满锦堂”、特别为老先生准备的祝寿宴上,当全场唱起生日歌并齐呼“罗老师,我爱您”时,罗老感慨地说下这番话。
生日宴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罗老遵照古礼招收弟子徐天舒、李晓阳,并为徒儿赐字、赐训。罗老精研国学、佛学、元曲等,曾与胡适、钱穆、于右任、傅斯年等民国知名学者交往甚密,往来皆鸿儒,是国学正宗之传人。21岁离开家乡,在此之前,罗老从未有机会回到大陆。
90年人生,70年家国。去国多年,罗老首次回大陆便在湘收徒,也意味着在湖南的土地上,开出一枝传统文脉的花叶,接下一口“真气”。
【镜头四】千年学府论道,浇灌古典文心
26日,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罗老端坐讲台,开讲《从唐朝的禅学看宋儒理学》。台下,200余多人挤在只能容纳百余人的讲堂,很多人只能搬来小板凳坐在过道里听课。
“我虽然退休多年,但今天坐在这里,看着这样热闹的光景,恍惚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当年的讲台。”这是在盈峰翠邸、十翼书院讲座之后,罗老此次在湘最后一场讲学的开场白。
从谈人生,谈诗经与赋诗,到谈禅学与理学,一位九旬老先生半辈子的学问和感悟,浓缩在五六个小时的语言里。这些语言或许不足够带给我们太多,但它可能是一道光亮,一种指引:那棵中国古典文化的树木,需要我们用心浇灌;真诚而审美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心灵不死。
正如他在讲座中反复提到的那句话:光明地活着。在湘半月,他招收了两名弟子,但由光亮和指引带来的传承,应该远不止两个人。
【尾声】
罗老不能吃辣,他说,年轻时和夫人闹情绪,她总是在每一道菜里都放辣椒,做一桌正宗的“湘菜”。如今,他真的尝到了湘菜。
“半个月啊,我已经开始习惯湖南菜了,现在却要走了。”上飞机前,罗老这样说。
Grace比他早几天回夏威夷。他叮嘱女儿:回去告诉母亲,我们到了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