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价值直逼马王堆?下此论断还为时尚早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长沙晚报报道,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已证实为废帝刘贺,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有个别专家向媒体表示,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直逼马王堆。但更多的专家认为,仅凭目前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数量、品质难以判断它的考古价值。
墓主身份高
不一定代表考古价值高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透露,海昏侯墓地处文献记载的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十分清楚。此外,实用车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与文献记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类似。此外,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经初步明确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刘贺一生经历王、帝、庶民、侯四种身份,在位仅27天,汉书记载他1127件荒唐事,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被废黜。而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却显示,墓主刘贺是个知书达理、爱好音律、情趣高雅的人。因此,海昏侯刘贺可能是一个被历史冤枉了的“好青年”。
这些发现或许能够说明海昏侯墓相当的考古价值,有专家就据此称“直逼马王堆”:“经过5年的科学发掘,海昏侯墓考古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多项成果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
与此同时,有人概括了海昏侯墓多个“第一”,记者反复查询,所谓多项“具备独一无二价值的成果”,也只说了一个“铁编磬”。有专家指出,1978年春夏湖北随州挖掘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时,就出土了国宝级文物编钟。“铁编磬”是否可以与随州编钟抗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更别说“独一无二”。
或许是觉得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难及马王堆,于是有人提出“海昏侯墓主身份高所以超越马王堆汉墓”理论。众所周知,马王堆墓主利仓侯不过是个食邑七百户的小侯,当过27天皇帝、做过昌邑王的刘贺的地位超过利仓是不争的事实,但仅仅用墓主身份的高低判断古墓的考古价值是一个伪命题。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逢人就说:“想我刘备,中山靖王之后……”虽同为皇室后裔,但刘备的十三世先祖刘胜没做皇帝,在地位上也高不过刘贺。1968年,考古人员对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的刘胜墓进行了挖掘,出土了金缕玉衣等国宝级文物。仅凭这一件金缕玉衣,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就说:“海昏侯墓分量不会超过中山靖王墓。”为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海昏侯墓出土了上万件文物,但确实还没有一件文物的价值超越了刘胜的那件金缕玉衣。
是否超越马王堆须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文物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确实超过马王堆汉墓:一个上万件,一个不及海昏侯墓的一半。
汉代是一个重墓葬的时代,墓主身份高,随葬品也多。海昏侯墓里头,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等啥都有,几乎囊括了目前能见到的汉代文物种类,精品也不少,像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玉佩、龟形玉印以及屏风“孔子像”等文物,专家说可堪比“马王堆”。另有数千枚竹简(马王堆汉墓只有几百支)也为不少学者垂涎。有人据此断定,海昏侯墓考古价值超越马王堆汉墓了。
然而,从目前信息所及,只见墓园形态、功能等诸如“最完备”“最完好”“最完整”的宣传,并未有具体文物价值的讨论。按照国家《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其中“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此为文物价值判定标准,即必须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具体到判断一项文化遗存的考古价值,文物珍贵程度会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数量与精美程度只是标准之一,并非全体。
如果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超越“马王堆”,起码也得拿出一些特色文物,与下列文物可有一比:2000多年不腐的辛追女尸;世界上最轻的丝织品素纱禅衣;描绘西汉初年楚地信仰的T型帛画;帛书等稀世文献。比如《老子》等传统思想源头性文献、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以及大量医书、驻军地图等等。
上述都是能被公众与学者记住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的“特色符号”,其他墓地考古无法替代,其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自不必细说,四十多年来,该墓文物研究自成“马王堆学”,可见其承载信息量之丰富。
或许有人说,海昏侯墓出土的铁编罄是汉代古墓出土文物中所仅见,这的确能说明墓主“王”的身份特殊,具备较大的历史价值,但如果依照考古价值谁高谁低的逻辑,公众可能更乐意拿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编钟来对比艺术、科学价值。
海昏侯墓最令人期待的也许不是目前披露的金银玉器锅碗瓢盆等文物,而是尚未披露的几千件竹简木牍,主持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领队杨军称,竹简以及“孔子像”表明,墓主废帝刘贺并非像史书记载得那样昏聩、淫乱,而应该是个风雅、尊儒、知书达理的文化人,这也许能为西汉中后期政治斗争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与帛书《老子》的历史价值相比,一个着眼于一朝的断代史,一个涉及千年之下的思想源头,还是差了点分量。
杨军面对媒体“海昏侯墓考古意义是否超越马王堆”的询问时,回答谨慎:“两个墓的所有者都是侯。但从制式上看,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汉制。从出土文物来说,海昏侯墓数量超过了马王堆,精美程度两者接近。”
不言而喻,还是马未都那句话,海昏侯墓是否超越马王堆墓,主要看是否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文物。
海昏侯墓
考古报告发布要等五年
判定一项文化遗存的考古价值,最好参照事后发布的考古发掘报告。湖南考古界并不赞同把马王堆汉墓与海昏侯墓考古价值拿来比较。每一个文物以及文化遗产都具备独立的价值。即便文物之间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客观差异,评估者也会受制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判断。
不过,这场价值评比中,马王堆汉墓的考古报告已发布几十年了,不管怎么争,马王堆的价值摆在那里。海昏侯墓的考古报告尚未披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湖南考古专家就说:“有了考古报告,公众才能知道墓中详情,文物的价值才能全面评估,考古工作也才算真正终结。”
海昏侯墓从2011年开始发掘,直到去年底挖掘完毕。其后的文物整理、保护工作据说可能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完成。发布考古报告也至少需要到5年之后,公众为何要等这么长的时间?
著名湖南籍考古学家曾昭燏曾撰文称,考古发掘之后,工作人员要把零乱的文物整理成“有系统有意义的可解读的资料”。要洗干净文物,再分门别类,然后统计数量,记下文物的“长、宽、厚、重、形状、颜色、材质、保存状况”等资料,有的文物如果很重要,要当场拍下图片,再把残骸交给学者研究,测定年代,有的如果有所损坏,还得加以修补,这一过程最为繁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记录(如文字、照片等)都要归类建档。
以上工作做完之后,再来编写考古报告,而报告也必须遵循一定的体例,至少要说明:遗址的名称、位置及地理环境;发掘的原因、目的;发掘的过程及方法;参与发掘的人员、进行发掘的日期;遗物及遗迹的描述;发掘所得的新发现及所产生的新问题。
这些内容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凭空写出,必须要有坚实的事实依据与研究成果。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研究或是整理,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如果考古发掘需要一个月时间,那么在工作室整理文物、编写考古报告,则需要半年乃至更久。
杨军表示,面对海昏侯墓出土的上万件文物,“五年之后才能出考古报告”。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整理与保护上万件文物,两代人的时间未必够用。区区两千多支“清华简”,2008年以来至今8年过去了,仍未能整理完。201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说,全部整理完毕还要10年,也就是说,这一周期预计会有16年。
故而,评判海昏侯墓的真正价值为时尚早,毕竟文物尚未摸清,评估仍需等待。
马王堆汉墓的文物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补充了《黄帝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外椁、中椁、内椁和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