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将在湖南展出
昨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本报记者踊跃提问。 长沙晚报特派记者石祯专 聂映荣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北京讯(特派记者 聂映荣 石祯专)昨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四场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创始人、荣誉馆长方李邦琴女士,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荣誉主席张素久女士以及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张曼新先生在本场新闻记者会介绍了华侨华人对抗战的贡献及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相关纪念活动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本报是湖南唯一与会的媒体,本报记者在记者会现场提问,方李邦琴回答称,她将带着海外抗战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来湖南展出,并讲述了一段“镇馆之宝”与湖南之间的故事。
“镇馆之宝”与湖南有关
抗战时期,湖南是全国第二大兵源地,向前线输送了大量兵力,湖湘大地上发生6次大会战。此外,当年援华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重要军事基地也在湖南芷江。
在记者会现场,本报记者获得提问机会后,询问目前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展出的是否有关于湖南或湖南人抗战的内容。
方李邦琴回答说,纪念馆中的两件“镇馆之宝”都与湖南有关。其中一件是飞虎队员在湖南使用过的降落伞,另一件是湖南的游击队员赠给飞虎队员的手枪,这两件物品背后都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建抗战纪念馆时,美国有一位飞虎队队员的后裔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特地来找我。” 方李邦琴说,抗战期间,这位飞虎队员的飞机被日军击中,他用这个降落伞降落在耒阳,被当地人救了。
为了留念,他让当时的耒阳县县长以及救过他的人在降落伞上签下了名字。
临走时,这名飞虎队员要把自己的左轮手枪送给一名湖南的游击队员。“当他把左轮手枪给这名游击队员的时候,游击队员也送了他一把手枪。” 方李邦琴说,这是“二战”时专门给中国游击队使用的一种“保命手枪”,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一般在敌人最近的时候或快要被抓住的时候使用,杀伤力极大。但这种枪在“二战”后因为没有什么作用,基本都被销毁了。
“这两样东西估计在现在都世上少有。” 方李邦琴说,在建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她特意去过湖南芷江。9月4日,她将赶赴芷江,参加9月5日举行的国际和平文化节,她还会将这两件“镇馆之宝”带到芷江展出。
海外纪念馆讲述抗战故事
今年80岁的方李邦琴出生于河南郑州,1960年随丈夫移居美国旧金山。她说,“二战”期间,德国迫害了600万名犹太人,犹太人随后在世界29个国家建立了167座犹太人纪念馆。但侵华日军杀害了3500万名中国人,海外却一直没有华人华侨建立的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此,她去年捐出位于旧金山的楼宇,用来筹建“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海外华侨华人捐建的首个抗战纪念馆。今年8月15日,该馆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
“我相信它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她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人英勇抗战的故事,讲述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纪念馆开放后,很多华人和外国人前去参观。纪念馆还专门培训了一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作翻译,“我希望把这个事情传承下去。”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