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纪实

13.07.2015  16:09

        在连绵的雨季里走进浙江嘉兴,感受到的是一股热烈的质量氛围。从街头社区到企业单位,从手机屏幕到报纸广播电视媒体,都讲述着嘉兴质量故事、展示着嘉兴质量风采、宣传着嘉兴质量人物,处处可见对质量建设的关注和报道。从2013年9月各大媒体发起“寻找嘉兴质量的‘领导者’”和“发现生活里的质量好习惯”两个活动开始,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宣传就走到了“聚光灯”下,形成了处处讲质量,人人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嘉兴市质量强市办主任、市质监局局长沈建法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13年启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时,市委市政府即开展了以“推进重点工作、推动争先晋位”为核心的“双推”活动,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与质量强市建设密切相关的工作纳入“双推”重点工作。在2014年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创建工作被连续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和其他城市一样,嘉兴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出台《嘉兴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3年来,市委书记鲁俊等市领导先后5次率领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地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点评督查。但和很多地方不一样的是,嘉兴把示范城市创建作为城市长远质量发展的先导基础工程,工作中始终坚持统筹考虑眼前的紧迫任务和长远发展。

        提升全民质量素养是基础

        今年“六一”节后,嘉兴市蓝天小学的同学们在下午的活动课上有了一项新的内容:学习有关质量的基础知识。试点开展小学生质量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质量读本、听讲座和参观质量教育基地等方式,在幼小的心中播下质量的种子。

        在嘉兴市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的李玉明教授最近也忙着为新学期要开设的新课程《质量素养与个人职业发展》准备教案。与管理学院既有的质量管理课程不同,这是一门全新课程,面对的不仅仅是管理专业,而是整个学院全体学生。

        嘉兴市质监局副局长桂红蕾说,蓝天小学和嘉兴职院的新课程表明嘉兴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开始进入了实施阶段,此前的3月份,该局已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嘉兴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质量建设关键在人,不仅需要有质量观念、质量意识,还要有质量能力,只有人的质量观念建立了,质量能力提升了,质量建设的各项要求才能落到实处。”沈建法说,在谋划质量强市建设过程中,嘉兴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到人的质量素养是一切质量建设落到实处的基础,为此提出要利用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的契机在全市全面实施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让质量教育进课堂、入车间、上大街。

      嘉兴把中小学生质量初始教育作为长远质量工程来抓,提出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各类质量科普宣传活动,同时建立一批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到2017年,嘉兴全市将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能让10万名中小学生接受质量初始教育。

        嘉兴提出利用3年时间提升10万产业工人质量素养和技能,在全国率先将质量素养基本要求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在各类技能培训,把质量基本理论知识列为必训内容。嘉兴市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以师带徒传帮带活动,积极对新员工开展上岗前质量教育,对在职职工进行质量再教育,还要选树一批职工群众性质量管理先进典型。

        嘉兴市通过开展“质量大讲堂”等活动,增强企业质量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质量优先意识。此外,还提出运用大众媒体和市民学校、社区课堂等各种阵地,对全市450万居民开展普及性质量消费常识教育。

        有效工作机制是保障

        “关于全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对象有面向企业家的、质量人的、产业工人的、大学生的、中小学生的、普通民众的,要整合并打通各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在质量及格红线的基础之上,要给自己设立有超越民众要求的质量优秀蓝线。即在确保民众没有抱怨的同时,还要让民众感到满意,这才是我市质量强市推进水平和绩效的彰显,也是我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意义所在。”今年1月31日,嘉兴市召开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点评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在仔细阅读了25个部门2014年工作总结,并听取12个重点部门的现场答辩,按《嘉兴市质量强市部门工作评分细则》从组织领导、推进举措等5大方面对各个部门作了评审。

        原来,为有效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完成质量强市创建各项任务,嘉兴出台了《质量强市工作点评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组建点评专家组,聘请浙江大学教授著名质量专家熊伟担任评审组长,按年度对当年工作进行点评。

        嘉兴市副市长盛全生说,注重制度建设,为质量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嘉兴创建示范市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两年多的实践摸索出了成体系的质量强市工作制度体系,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质量工作新格局,营造了讲诚信、创品牌、重质量的浓厚氛围,各项建设任务正在逐一落实。

        沈建法告诉记者,为保障工作效率和成果,嘉兴创造性地运用了项目工作法,将“四大质量目标”、10大方面53项指标分解为124项具体创建工作任务和38个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

        嘉善县为推动工业升级,联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实施了“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提档升级”创新项目,通过构建全新的测评体系,引领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将“质量管理”提升为“管理质量”。 

        嘉兴质监局为从面上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把建立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纳入对各县(市、区)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考核。目前已经有90家企业的107名质量管理负责人获得“首席质量官”资格。

        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顾客满意度较去年同期提升了近15个百分点。浙江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首席质量官”取得了传统企业质量竞争力提档升级的新成效,已经申请并审核通过了目前国际上最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为嘉善黄酒获得了前往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为推动质量共治,协同创建,嘉兴市构建了“六强联创”机制,把质量强市落实到“质量强县”“质量强镇”等具体项目之中,形成“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创建格局。

        为构建大监管格局,嘉兴建立了“市民+三员”制度,开展消费维权服务进商场、超市、市场、景区、企业的“五进”规范化建设,建立“消费维权绿色通道”。通过公开招募,成立消费维权义工队,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质量维权格局。

        出台《嘉兴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规则》,做到辖区内实验室有效监督检查覆盖率100%。鼓励企业开展环保等认证,推进16家以上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认证。此外还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为嘉兴质量强市建设勾画出了清晰的路径。

        先进服务平台是支撑

        近日,在联合浙江大学成立“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嘉兴分中心”后,嘉兴“质量智囊团”又正式成立,来自国内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技术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的质量管理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能手20多人拿到了智囊团聘书。

        “研究分中心”“质量智囊团”是嘉兴市质量强市建设中搭建的一个重要人才集合平台,首要任务是结合推进“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对“首席质量官”、产业技术工人的管理与技术培训,指导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同时积极结合嘉兴经济社会现状开展质量发展研究,并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标准制定、品牌创建等咨询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在示范市创建中,嘉兴市把平台体系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以高水平的平台为各项质量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服务支撑。

        搭建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嘉兴建立了“信用嘉兴”信息网站,整合了20多个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搭建起覆盖全市信用信息的共享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企业“黑名单”制度,把在食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不良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同时对该市区域性、行业性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总体水平、潜在的质量问题等作出评估,及时采取预警措施,加以防范和改进。

        加强标准技术和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强化城市质量基础保障能力。嘉兴先后建立质量检测支撑平台、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能源计量检测平台等4大平台,形成了覆盖优势特色产业9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60%以上的公共技术检测服务能力。围绕新能源、物联网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紧固件、毛衫、经编、光机电、电子电声等优势特色产业,建成6个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和9个省级检验检测平台。去年,为加快推动嘉兴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还筹划启动了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辛勤耕耘,终结硕果。目前,嘉兴市的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者超过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创建验收考核要求。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62.08%以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31%;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79%,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9.4%%;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建成服务业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获准筹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嘉兴市民对产品、服务、建设工程、公共服务的综合质量满意度达到83.20,标志着嘉兴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长三角锦绣之城正在焕发全新的生机。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