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网络问政”变迁调查
城区西北环线开通仪式,受邀剪彩的嘉宾不是政府官员,不是企业高管,而是100名网民代表;在湖南首创“网上招投标直播”系统,接受网络监督遏制工程“招标腐败”;“网上信访”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转;各部门、各乡镇竞相开设政务公众号100多个,每天发布各类政务新闻、信息上千条……
从一度怕网、躲网到如今爱网、用网、离不开网,湖南省浏阳市政府部门和众多干部的变化,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地方县市“网络问政”的变迁。
被动:在害怕中接触网络
在各类网络平台问世之初,网络被不少机关和干部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2010年,《人民论坛》杂志曾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同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
浏阳在湖南各县市当中,以观念解放、敢为人先著称。但即便如此,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对网络也曾畏惧紧张、敬而远之,不愿、不敢与网民互动交流,更多是被动回应网民的诉求。
浏阳市网宣办主任胡香文向记者回忆,在一开始的“触网”阶段,很多政府部门做传播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体,对网民反映的问题不大搭理。
网民“小楼故事”告诉记者,从2004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浏阳的网络发帖开始活跃,不过当时很少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主要是网民在活动。“总体上感觉比较被动,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回复和处理较慢,有的甚至没有回复。”
网民“烟花姐姐”曾在一个机关办公室当文秘,后来因为在网络上比较活跃,就进入到浏阳网工作,参与和见证了网络问政在浏阳的推行。“刚开始,很多部门对网络投诉不重视,当投诉较多的时候,一些部门就有想法,希望能把投诉删除。”
浏阳市纪委常委卢林表示:“网媒监督是非常新鲜的事物,刚开始我们是‘站着看’,之后就是‘坐着等’,党委政府部门一开始并不习惯回应网络问题。”
适应:自觉接受网络监督
在“小楼故事”的印象中,从2010年开始,浏阳政府部门开始更多参与网络活动,一方面是宣传正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开始更多、更快地回应网民的诉求。
“2011年,石霜路没有装路灯,影响了周边两个小区居民的出行。我就在网上发帖曝光了此事,结果不到一周,负责修路的城建投公司就此事作出回复,一个月后路灯就装好了。”“小楼故事”说:“当时我还是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浏阳政府部门对网络的态度在日益变化。”
在胡香文看来,从几年前开始,浏阳市机关部门已逐渐适应了网络平台的出现和监督,开始进入了“懂网”的阶段,一大批处受理网络诉求的平台开始建立,解决网络诉求的机制开始运作。
2011年5月,浏阳市纪委牵头在浏阳网联合开设“民声通道”网站平台和手机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转。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投诉举报。按照网民反映投诉问题“问谁谁回复”、“问事与单位职责挂钩”原则,要求相关单位限时回复,同时对交办投诉的办理情况开展效能监察,结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
截至目前,“民声通道”、“百姓呼声”受理有效投诉达5647条,处理回复率达95%,专栏总点击量62.5万人,成了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卢林说:“现在各个部门已把接受网络监督当成一种自觉,把办理和回应网络回应当成一种习惯。”
浏阳网负责人刘志光表示,以前很多政府部门都希望删帖子,而现在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民生通道”五年来没删过帖子,拖着不办的、顶着不办的情况基本都没有了,老百姓的大小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在浏阳论坛实名注册,多次发帖,就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交通建设听取网民意见建议。此外,浏阳还有很多官员是触网“达人”,浏阳市委办副主任张之俭利用“大V”身份,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经济社会问题,拥有大量粉丝。
如今,浏阳不少市级官员和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都在浏阳论坛实名注册,及时回复网民投诉和释疑解惑,形成了政府部门与老百姓活跃的网络互动氛围。
老百姓对政府的意见,有些当面不好说,借助网络平台却可“放开讲”。浏阳市网宣办联合浏阳网于2013年4月启动了“民声e线谈”,事先收集网络热点问题,采用即时文字直播、视频录播等形式,定期安排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与网民直接交流,要求参与单位负责人必须正面回应网民的诉求,提出解答或解决办法。
目前,浏阳市已组织政府部门27次集中答复网民诉求,参与负责人97位,沟通焦点问题607个,相关网络主题帖文总阅读量超42万。“从答复效果来看,每期访谈可以一次性释放部分网络诉求,达到让网民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目的。”刘志光说。
“网上渠道可以分流很大一部分上访问题,而不少网民具有很大的话语权,政府解决了问题,他们就会反过来帮助政府说话,减轻了信访部门的压力。”浏阳市信访局副局长龙章平说。
“网上发帖的最大成就感,就是反映的问题很快能得到解决。”网民“阳光”认为,浏阳的政府与民众在网络互动上已形成了良性循环。
主动:让网络为执政为民所用
打开浏阳市招投标网,点击在线同步直播,浏阳市招投标现场的画面就映入眼帘。这是2015年8月18日正式上线的“网上招投标直播”系统,为湖南省首创。依靠该直播系统,投标人、供应商、社会公众可以直观了解开标全过程和评标阶段性进程,进一步推进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
“网上招投标直播”系统的运行,反映出的是浏阳市各级部门已进入主动运用网络创新工作方法的新阶段。
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兴起,为更好地提供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浏阳市从2013年9月陆续建立起覆盖至社区的政务微信公众号,借助这些“指尖上的问政平台”,依靠在网络上建立的公信力,主动提供政务服务、发布政务解读、宣传浏阳的正能量,有效提升了执政水平和社会治理。
作为一个县级市,浏阳现有三个人气较旺的网络论坛,含“浏阳”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上千个,各部门、乡镇开设政务公众号100多个,每天发布各类新闻和政务信息上千条。
2015年7月组建的“浏阳城管在一线”微信群,通过征集网民对城管问题的反映,仅一个多月就发现了4000个问题,解决3900多个问题。行政效能的提升,也使浏阳在长沙市城管工作考评中获得第一的佳绩。
“三口镇烤烟地里种的玉米含有尼古丁,人吃了对身体有害。”2014年10月末,一则流言在浏阳网络上持续扩散,造成玉米滞销。“在微信公众号上请农业专家作出权威解释。”三口镇负责人迅速想出辟谣对策,并动员全镇人员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从谣言蔓延到辟谣澄清,在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玉米滞销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而“浏阳公安”发布的辟谣信息,很快消解了拐卖儿童、恐怖分子砍人等谣言,避免了社会恐慌。
与此同时,民众在网络上的意见不再集中于反映问题和诉求,更多开始转向为地区发展、民生保障献计献策。作为互动,浏阳市政府部门也在政策中吸纳网民的有益意见。2014年6月份召开的浏阳市民营经济座谈会,邀请了6名网民代表参加并发言。
胡香文说,为了鼓励政府部门主动用网、激发群众对网络问政的兴趣,浏阳每年还评选了年度最佳微信、最佳策划、最佳微信编辑等奖项。“现在,我们的政府部门开始主动利用网络来创新推进各项工作,可谓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