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总定向定岗培训搭求职与用工桥梁

24.07.2017  11:52

  7月3日早上,39岁的官清莲赶到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按照与客户的合同约定,从当天起她将开始月嫂工作。她告诉记者,这个新生宝宝已经是她从去年接受培训后,带过的第八个宝宝。

  官清莲是浏阳市三口镇人,原本一直在附近一家食品厂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去年5月参加市总工会联合托普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主办的育婴师培训后,由学校安排其就业,现在每月能拿5000元。官清莲的成功转岗就业,只是浏阳市总工会以培训促农民工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培训上精准发力,不仅让农民工有了一技之长,获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也为浏阳市各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

  多方协作,搭建平台

  7月14日,星期五。一场常规的招聘会在浏阳市经开区举行。这场招聘会的主办方浏阳河劳务服务公司介绍,为了服务浏阳北区两个园区及周边乡镇的企业招聘,他们公司设置在这里的分公司每周五都会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组织招聘会,有时还会针对企业与求职者需求的不同,组织专场招聘会。

  “我们在全国有60个招聘点,遍及20个省市,能为园区企业长期招工。”该公司总经理易群表示,她从事人力资源工作20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将剩余劳动力送到深圳去。如今,随着浏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地是将外地务工者请到浏阳来。

  浏阳市总工会设在浏阳园区的职工服务(帮扶)站站长易铭峰告诉记者,这几年,市总工会依托园企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方式,充分发挥浏阳市职业中专、托普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的独特优势,与蓝思科技、湖南一朵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定岗培训,增强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岗位需求的耦合性,为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浏阳市职业中专开设了‘蓝思科技班’‘湖南一朵班’,培训了技术工人600余人;浏阳河劳务公司不仅仅是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信息平台,公司下辖的托普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还开设了电工、焊工、产品质量检验工等十多个专业,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培训,然后直接进厂工作。”易铭峰说。

  多元培养,打响品牌

  今年3月初,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陈开健、华中师大潘奕霖等专家教授应邀来到浏阳市小河乡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示范基地,他们挽起衣袖、卷起裤腿,走进“田间课堂”,为小河乡100多名“水稻+”新型职业农民现场教学,提高农民种田本领。

  “田间课堂”将课本知识彻底融入到田间,为农民解决了“易学难做”的困惑。通过专家现教现做,复杂的理论变成了易于模仿复制的操作,也激发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

  很快,这样接地气的培训模式被浏阳市各乡镇工会迅速推广,通过这种方式,中州种植专业培训基地、黑山羊养殖培训基地、颐和隆花炮技术培训基地等地,培养农民工1200余人。

  不仅如此,市总工会还联合人社、教育、农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为载体,探索“菜单+订单+点对点”的岗位培训新模式,对于那些不方便实地学习的农户,把他们集中到乡镇工会联合会的培训点,通过“网络直播课堂”,实现网上点、远程教、随时学,让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新技能。

  现在“网络直播课堂”和“田间课堂”已成为浏阳产业工人培养的“一线品牌”。

  多点挖潜,培育工匠

  夏布和菊花石也是浏阳的一张名片。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由于夏布织造过程工序繁琐、人工成本投入大,坚守夏布织造的传统家庭作坊寥寥无几。

  “不仅要保护这些非遗,还要让他们发扬光大。”秉持这样的理念,浏阳市总工会聚焦菊花石雕、夏布等特色产业,以业界大师工作室建设、老工艺保护为抓手,创新推行师徒结对培养模式,开展“传承式”匠人培育。浏阳官渡镇观音塘村的杨汉成原本在外务工,师从夏布老匠人,掌握了夏布核心技艺和管理技术,并把原本只有4人的夏布小作坊发展成50人的小型企业,开始夏布复兴之路,其出产的夏布逐渐衍生出200多种产品进入市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创业达人。

  据悉,目前浏阳开展“师带徒”活动企业达68家,累计结对培训830余人次,建成花炮、菊花石、夏布等多家浏阳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工作室。

文章作者:曾颖/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