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原味”普法效果好
“我们农民不懂法,出了事情往往不知道运用法律维权。2013年我在灵泉砖厂打工时被传送机压断了手臂,当时老板付清了全部医药费,还开了两个月工资,我以为事情就这样完结了。司法局到我们村开展‘法治夜话’,听完法律课后我向他们讲了我的遭遇,他们当场答应为我提供法律援助,仅用半个月时间,就为我讨回人身损害赔偿费76000元,而且没有收我一分钱。感谢政府,感谢司法局,感谢法治夜话!”2014年7月19日傍晚灵泉镇关桥村法治夜话现场,董学贵老汉对着湖南卫视采访记者的镜头慷慨激昂地进行“现身说法”。从懵懂无知的法律门外汉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老百姓在感受法律力量的同时深切体会到学法的好处。
本着“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的宗旨,2013年4月份,津市司法局将法制宣传工作与联系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普法形式,推出了“法治夜话”这一普法品牌。活动开展两年来,由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16支法制宣传小分队分期分批下到乡村(社区),共开展乡村专场、社区专场、公证专场、法援专场等法制讲座86堂,为群众解答涉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交通安全以及侵权责任等多方面的法律咨询2000余次,现场调解矛盾纠纷36起,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02件,惠及全市城乡群众,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学法热情和守法意识。
“周浩佬说法”:启发式普法启迪百姓自觉尊法
“有人讲他活泛,有人讲他騃痴,他的官司打得好,他的文章写得靓,所以大家都喊他周浩佬。这个周浩佬啊,只要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他都爱记录,这不,他开始了!”每周一、三、五晚上10点,津市电视台必然会响起这段津市方言独白,以此为开场白的“周浩佬说法”也成为了津市人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法治大餐。“这个节目搞得好啊,我们家一到播出时间就看,都没人换台。以前只听说过婚前财产公证,还以为公证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看了‘周浩佬说法’才晓得,原来好多事都需要公证哟!不仅公证,还有行政诉讼‘民告官’、法律援助免费为老百姓打官司,这些我们以前都不懂,看了节目之后都知道了。你们一定要把‘周浩佬说法’继续做下去,我们都非常喜欢看。”文家湾社区居民袁林英坐在司法局办公室说道。
“周浩佬说法”将法治文化与本地方言文化相结合,对社会现象进行艺术加工,津市人讲津市话演绎津市事,反映普通人苦辣酸甜的同时宣传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当前,该栏目已拍摄了《一张罚单》《告状》《“法援”立案记》《公证无瑕》等近60集深受百姓喜爱的情景短剧,教育老百姓学法尊法守法,大大提高了法制宣传的效果,成为津市法治宣传教育的新亮点。
“巡回法庭”:参与式普法引导市民遇事找法
2014年7月18日上午,津市棠华乡澧安村村委会议室内人满为患。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挂国徽、拉横幅、摆桌椅……紧张的忙碌之后,村委会议室变成了临时审判庭。原来市法院将法庭搬下乡,采取“就地办案”的方式,对一起发生在当地的健康权纠纷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四邻八乡的人纷纷赶来“看热闹”。 现场一位老乡说:“昨天才知道法官要来我们村开庭审案,村里搞这么大的事,我一定要来见见世面,看看法官是怎么审案的,我也好趁机学习法律知识。”“我们非常欢迎法官下乡办案,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普通老百姓有的一辈子没去过法院,根本不知道‘开庭’是怎么回事,你们这种‘田间地头’式的审判,很受群众欢迎。”澧安村党支部书记周昌元在庭后对审判长说。
津市法院创新组织“巡回法庭”,定期到乡镇受理并审判案件。审理的是家长里短身边事,原被告都是左邻右舍身边人,老百姓也愿意探个究竟。庭审现场威严肃穆,主审法官公正公平,庭审过程公开透明,依法办事、依法裁决,群众心服口服。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方便了当事人的同时,让更多的旁听群众看到了法官的庭审过程,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法庭学法”:课堂式普法督促干部履职依法
2013年10月22日一早,津市市长罗先东、政法委书记熊斌,以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工作人员180余人走进市法院第一审判庭,参加该市“两长两员”(市长、乡镇长、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法庭学法活动,旁听津市市工伤保险处工伤保险行政给付案的审理。白衣镇镇长刘波事后感慨:“学法用法很有必要。现在老百姓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我们这些单位负责人如果不学法懂法,恐怕也要上法庭当被告咯。”
“两长两员法庭学法”在津市已成为一种常态,每年都会举办数次,特别是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都会组织相关人员旁听。法庭学法强化了公职人员依法履职意识,督促领导干部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谨慎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
(津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