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国际观鸟节落幕“互联网+”创新湿地保护

15.12.2015  16:04

跟随鸟儿去洞庭”活动刷屏美国人Steven的微信朋友圈后,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的“新口味”不知不觉间俘获了众多市民的心。12月13日,本届观鸟节落幕,活动参与者的微信朋友圈主题也变成了“期待下一届”近十年来,观鸟节既是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纽带,也是洞庭湖湿地管理思路落实的载体。此次 “跟随鸟儿去洞庭”活动,则是洞庭湖湿地管理引入“互联网+”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示大自然的美,更好的提醒着我们保护好环境。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此提供了便利性。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普及,洞庭湖湿地保护已然从专业走向大众。

“互联网+” 让人人成为洞庭湿地保护代言人

12月10日上午,“跟随鸟儿去洞庭”活动正式从长沙南郊公园启程,志愿者们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此次活动他们参观了标本展览馆和麋鹿苑,观看了候鸟4D动感电影,并前往采桑湖观鸟台、大西湖观鸟台以及小西湖观鸟台,观察了珍稀鸟类30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等鸟类。

这次活动让人人都成为了洞庭湿地保护的代言人。”谈到这次活动的效果,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很惊喜。他说,洞庭湿地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他们也一直在为此呼吁。此次借助媒体“外脑”,引入“互联网+”的理念,让洞庭湿地保护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十年观鸟 从保护区独角戏到国际大合唱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是宋朝范仲淹笔下的东洞庭湖。作为中国首批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这里景色优美,丰富物产。其管理方面涉及水利、渔业、农业、海事、国土、林业、旅游等26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导致其生态保护工作成了保护区的“独角戏”。

2002年12月,省林业厅和岳阳市政府合作举办了我国大陆的首个观鸟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这极大的推动了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十余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通过对保护区部分核心区的封闭管理、渔民上岸、关闭沿湖造纸企业等措施,使得洞庭湖生态明显改善。东洞庭湖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全球200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之一。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全球500强企业的多个援助项目也相继落地洞庭湖。

洞庭湖生态保护的国际大合唱,让这里成为鸟的天堂,岳阳也因此荣膺“中国观鸟之都”、“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洞庭湖国际观鸟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观鸟品牌。东洞庭湖也成为了我国首批(6个)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保护区,被赞誉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明珠”、“拯救濒危物种的希望地”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成为我国的一张国际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