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得准 “企农”联得紧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度洞口县产业扶贫到户工作培训会上,县扶贫开发办主任杨杰文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团团围住,大家就如何开展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向他不断咨询,甚至在中餐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端着饭碗跑到杨主任的桌上,和他探讨如何开展产业扶贫。
为什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洞口县的产业扶贫到户工作如此热情高涨呢?杨杰文说,这个还得从十八大说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抓得很细,明确提出要“精准扶贫”。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导致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扶了不该扶的人、扶了扶不起的人”,国家有限的扶贫资金并没有起到真正帮助需要帮扶的人的作用。过去,很多地方是直接把扶贫资金按人头直接打到贫困户的银行卡上,一些贫困户并没有把政府的这些资金用来购买生产资料,有的买酒喝了,有的甚至拿去打牌赌博。导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为改变这种状态,洞口县从2013年起探索产业扶贫到户工作新模式。该县选定了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三个村进行试点,通过实践探索科学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探索项目的有效对接方式。二是探索合作模式。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村镇,确定不同的合作模式,在花园镇泡桐村、洞口镇双联村探索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村委会+贫困农户”的委托帮扶模式,在高沙镇马安村探索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三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农企联结,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3个试点村的合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村委会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规定了双方义务和权益,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优先聘请劳动力、按时落实奖补资金等责任,村委会承担各种矛盾协调、服务等责任,农户承担按标准生产、产品足额卖给企业等责任。
在经过3个村近5个月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14年3月,洞口县人民政府正式出台《洞口县产业扶贫到户实施方案》(洞政发[2014]14号)文件,为洞口县产业扶贫到户工作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区域规划、立项原则、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项目村的基本要求、帮扶模式、收益方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去年参与产业扶贫到户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2013年以前,洞口县共有“两项制度衔接”直接帮扶对象11000人,全部通过打卡到户给予每人400元/人的补助。2014年开始,洞口县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必须与产业挂钩,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才能享受补助,其他贫困户不再实行“打卡到户”。在产业扶贫到户村,对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农户实行“奖勤罚懒”、“奖补与产量挂钩”,即多劳多扶、少劳少扶、不劳不扶,每年所有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户得到的扶持资金不一,打破了平均化。在因地制宜、尊重贫困农户和企业(合作社)意愿的基础上,帮扶模式由直接帮扶逐渐转变为直接帮扶为主、股份合作、委托帮扶为辅的多种帮扶模式。
2014年,洞口县共有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34个村的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派出技术员全程指导,委托公司遵照“奖勤罚懒”原则按产量(面积)核算支付奖扶资金,着力扶持贫困农户建强基地、扩大生产。2014年共开发 各类种植面积21880亩,养殖生猪18000头,累计帮扶贫困户2989户。
杨杰文说,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农户要求参与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的积极性高涨,县扶贫开发办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将产业扶贫到户村增加到100个左右,建成产业示范区2个,带动贫困人口3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