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法院周刊》:中医“望闻问切”与法官判案
http://www.efaw.cn 2015-04-01 21:20 来源:未知
谭文革
中医学是中国历史上长期探索、创造、积累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宝贵的中华文化、国学精华。明代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刘伯温在《郁离子》中说:“治天下者其犹医乎。”其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医生诊断疾病,必须对症下药,综合诊治。当前,中国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而司法体制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四诊”对当代法官判案有何启发呢?现在,笔者以法官的视角谈谈粗浅看法。
望诊,就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可见的病症进行判断。望诊对法官判案的启示是,法官接手案件后,首先,应认真阅看所有案件材料,以便对案情有一个大致的直观了解。其次,对民事相邻关系案件、部分损害赔偿案件、部分刑事案件等,确有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勘验。此外,法官在询问当事人或开庭审理时,应认真观察双方当事人的情绪、表情,了解其性格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为案件调解或判决打下基础。
闻诊,就是医生细听病人的声音,比如呼吸、发声、咳嗽等。闻诊对法官判案的启示是,法官审判案件应耐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包括原告诉求、被告答辩,公诉机关指控、刑事被告人辩解,也包括诉讼代理人、辩护律师的意见等。同时,还应认真听取证人证言、鉴定人的意见。法官只有多听各方意见,广泛收集证据,才能全面了解案情。
问诊,就是医生和病人直接交谈,以可能造成病症的食物、环境、行为作为询问重点,从而正确判断病人的发病原因。问诊对法官判案的启示是,法官应注重案件调查,包括开庭审理中的法庭调查,也包括庭审前对当事人询问、对被告人讯问、对证人调查、对相关方面意见的征求等等。总之,法官应多询问、多讯问、多调查,多沟通,多做当事人思想工作。
切诊,就是医生感受病人手腕处脉搏的变化。切诊对法官判案的启示是,审判案件应抓住关键、切中要害,一般而言,就是案件的案由和法律关系。法官只有准确把握案由,正确认定法律关系,才能对原告诉求、被告反诉做出正确评判,才能对刑事被告人依法定罪量刑。只有分析正确、定性准确,法官才能对案件依法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判。
(作者系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链接: http://www.efaw.cn/a/fayuanzhoukan/2015/0401/7356.html